AI帶來使所有事物速度變得超快,前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Andrew Grove)曾出過一本書《10倍速時代》,但未來我們會進入難以想像的超音速時代。

黃仁勳在6月初的演講指出,從2016到2024的8年內,AI的運算量成長了1000倍,其關鍵在於「平行運算模式」,也就是CPU搭配GPU,速度就能達到10倍、100倍、甚至1000倍,節省金錢、成本和能源。

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工作速度越來越快,現在問題是,人腦或手腳沒辦法像電腦一樣快速運行。我們可回想當年還在用傳統電話、傳真紙的時代,那時極沒有效率,但現在什麼事情都瞬間完成,讓我們來不及反應。

以下是我對於速度的4點觀察:

1.速度等於競爭力

如果你能比競爭對手更快完成工作,就能降低成本。中國電商平台Shein、TEMU透過供應鏈重組,縮短運送貨物時間,創造出無可比擬的速度優勢。

台灣企業需要改變技術至上的觀念,速度和技術其實一樣重要。政府則需要了解到,速度取決於算力、算力等於國力,但算力需要大量電力,若電力不足,未來恐怕會影響到我們的競爭力。

2.運用AI提升速度

台灣有AI優勢,但因為台灣沒有廣大市場、也不善資本運作,因此,成功的重點在於「AI普及化」。

人們學會使用AI是關鍵,更要養成習慣。ChatGPT剛出來時,有人說學生會用來作弊,應該要防止,但現在有些老師反而訓練學生使用ChatGPT,讓學生學會使用工具,而不是變笨。

這就像衛星導航,可以使我們變成更好的司機,但也會有人失去了衛星輔助便不會開車。所以,我們應該要讓AI變成「助」,而不是當「主」。

上周我參加一場研討會,一位專家表示「台灣AI是美麗的哀愁」,他說假如AI是軍火,台灣就是軍火供應商,但我們卻把軍火都賣給外國大廠,只有極少部分應用在本地市場。台灣人們還未享受到AI紅利,我們都應學習用AI來強化競爭力。

3.將工作切成小塊

現在企業雖然無法全部AI化,但至少可以重新檢討工作流程,能簡化的工作就盡量交給AI。不少白領工作可以交給AI,人類就能專做創意思考的工作。

我有速讀能力,但現在我也用AI來加速我閱讀。比如說一篇1000字的文章,ChatGPT可立刻彙整成3個重點,就能縮短看完一篇文章的時間。

4.重新選擇戰場

AI不一定能加速所有工作,但可以逼迫我們放棄某些工作,這是一種策略選擇。專家說,未來不是AI打敗人類,而是「會使用AI的人」打敗「不懂AI的人」,不會用AI只能退場。

AI趨勢下,某些行業不再有競爭力,必須有所取捨,及早退出部分市場。而要如何找出該退出的市場?減法思考不需倚賴AI,靠common sense就可以了!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