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點,彰濱的海邊開始熱鬧起來。

星能公司為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興建的陸上變電站工地,陸續來了一百多名工人、工程師,還有十多位身材高大的外國籍面孔。

小檔案_星能

成立:1996年
董事長:蔡進發
母公司:台汽電(最上層為台電)
主要業務: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統包工程
成績單:2021年營收 47.62億元、 EPS 2.35元


星能主管對著一百多位工人宣達:今天,○二棟要施工送電,有一區要做管制,其他工項的人員都不准進去……。將當天工作項目還有什麼危害和風險,一一溝通;二十分鐘後,布達結束,各工事小組再分由各包商的領頭人帶著,談更細的當天工項進度。

施工延宕,曾讓它大虧六億
如今必備上工、收工會議掌控細節

每一天,大家提著工具箱正式上工前,都必須召開這個「工具箱會議」。每天下班前,工地經理、主任、各個下包商的領頭人,還得再開一個收工會議,提前說明、協調隔天工項,以免等到隔天才發現各組要做的工項彼此衝突,導致工程延誤。

過去的星能可沒那麼講究,應該說,其實台灣的多數工程現場,一向都沒有落實這些標準作業流程(SOP),也從未將安全放在工程的第一位。

星能是台電轉投資台汽電的子公司,以電業及再生能源工程為主要業務。前任董事長為了擴大公司業務規模,還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