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到只能去日本」成了最近台灣民眾對國內旅遊的消遣語。

連假的首日,桃園機場湧現驚人的出國人潮,出入境人次合計超過十萬,創了疫後新高;高速公路成了停車場,光是通往宜蘭的國道5號塞車就塞了8個小時,觀光景點湧現驚人的人潮⋯這,已經變成台灣的連假日常。

對業者來說,是一片生意盎然;但對消費者而言,卻像是考驗耐心的修羅場。

國旅住宿一晚動輒破萬元,服務卻沒加值

一到連假,飯店房價動輒飆到每晚新台幣上萬元,連平日只要1、2千元的商務旅館,房價也來到近萬元的價格。

國內旅宿淡旺季、平假日價差天懸地隔,抬高售價卻沒給顧客加值,民眾只記得國旅貴到爆。到底這個負面印象,是怎麼深植人心的?

然而仔細探究,窮到只能去日本是一句心理感受,而非客觀現實。

很多人發現,其實平常日國內飯店的房價,並沒有貴得離譜,然而一到連假,房價就可能是平常的兩倍或更高。為什麼國內住宿的離、尖峰價格,會如此極端?

商周獨家調查發現,其實,價格貴,不是問題。引發民眾「不如去日本」心態背後,是因許多業者端出的價值,無法匹配價格。

台灣人不是不願花錢,是錢要花得有價值

一直以來,如花蓮太魯閣晶英、虹夕諾雅谷關等飯店一晚房價動輒一萬、兩萬元,但皆一房難求,口碑也不差。

這意味著,台灣人不是不願花錢,而是希望把錢花在有價值的事物上。

為什麼現在入住飯店、用早餐動輒要花好幾個小時排隊?明明住宿價格貴好幾倍,體驗卻比平日入住更差?「連假收割效應」竟是這背後的主因?

同樣人力缺爆,日本飯店為何能讓客人一訪再訪?觀光教父嚴長壽直言,「我很擔心,國際大門開啟後,有些人會血本無歸⋯」他看到什麼欲來的風雨?釀成國旅「貴」且「亂」的根源,也正在威脅台灣其他產業?本刊團隊遍訪北中南東業者,展開《旅宿業缺工大調查》,一次完整剖析國旅漲價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