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共創》推手: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 副教授/陳湘媛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農村的慢活生活、客家文化,都是最好的教材!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陳湘媛老師以新竹新埔的廣源記圳為起點,結合周邊及在地觀光產業與節慶活動,打造水圳邊的教室,變成學童與親子共學課程場域,為鄉村慢活的生活步調中,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替獨居蜂蓋房子、晚上睡在農場的彩虹涵管裡、在開心農場等待魚兒上鉤、DIY環保無毒的柑橘皮清潔劑……有趣好玩的體驗,不但讓小朋友玩得興高采烈,也讓他們透過親近鄉村與自然,瞭解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從105年開始,中華大學已舉辦過五次「幸福清旅行」營隊,負責主導營隊活動的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陳湘媛老師分享:「雖然辦營隊很辛苦,但會持續舉辦下去,想讓更多家長知道,孩子暑假可以來清水玩。比方拔草餵雞,對鄉村小孩來說,只是日常生活,對都市小孩來說,卻是特別的新鮮體驗。」

看似樸實無華的營隊活動,背後的意義卻很深遠,這個針對國小三到六年級、兩天一夜的寒暑假營隊,是打造社區觀光產業的樣本,一邊測試消費市場反應,一邊試探社區產業與人力的潛在可能性。

打造大型人文生態教

陳老師「探尋百年水圳跡路建構人文與生態廊道—以廣源記圳為例」共創計畫,水域沿線為傳統客家聚落,社區自然生態與人文資源豐富,產業多元,但因為大眾運輸不便,加上產業規模不大又分散,缺乏旅遊誘因,還有社區內經濟停滯與人口外流的問題待解決。

中華大學在此深耕數年,從104年開始與區內清水國小合作,把課程融入在地產業和客庄文化,讓上課像旅行,成功將偏鄉的清水國小從廢校邊緣拉回,年年開學都招生額滿,許多報名學生是外地慕名而來,替偏鄉學校與社區走出一條新的路:嘗試整合不同型態的社區產業,將傳統以生產為主的產業轉為與教育結合,讓偏鄉社區從單純的生產基地化身為人文生態教育場域。

三階段藍圖,推廣課程行銷旅遊

在陳老師的腦海中,有個龐大的發展藍圖:第一步,以偏鄉農村社區之轉型發展為首要目標,初期以駐村環境調查為主,建置偏鄉社區的資源檔案:運用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的專業,以及廣源記圳沿線的生態優勢,以目前合作的清水小學、農場、養牛牧場、茶場、種豬養殖場與養雞場為樣本,邀請更多在地農家合作,串連沿線的觀光資源。

第二步,將廣源記圳與霄裡溪沿線社區轉型成為「大型的人文生態教室」,整合現行國小課綱,當教到傳統建築時,就可以到清水參觀客家建築和三合院,課本談到農場時,可以親身到農場種菜、餵雞與採茶,陳老師說:「我要做的課程行銷,類似主題旅行社,把『遊學』課程和師資都安排好,老師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預約行程,帶學生走出教室。」

最後,則是「假日親子共學」,像Club med,親子一起出遊,可以一起上課,也可以分開上課:「對親子來說,能在假日親近自然,有新的學習,也能認識新的朋友,親子會有很好的假日回憶。」

架構社區知識網絡與人力資源

影響這個「遊學」品質的師資,也在陳老師的全盤思考中。在幾次營隊活動後,許多農家的主人,像開心農場、振慶茶廠,都成為很好的老師,陳老師也準備協助社區,籌劃社企公司,作為未來整個區域的整合平台,協助進行實質環境改善設計、人文生態教育活動行程規劃、產業串聯與導覽人員、訓練體驗課程師資等。

大學有許多專業資源可運用,比方說,建築系協助發展客家老宅與三合院的樂高玩具、餐飲系研發在地風味餐食……她更鼓勵各領域退休的專業人士,進駐社區擔任解說志工,除可解決社區專業人力缺口,也能慢慢將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深耕社區,成為社區發展觀光的知識庫。

發揮景觀設計專業,改善環境

這個共創課程中,景觀建築的專業,也是重要關鍵,結合大三的設計課,與大四的專題設計,在廣源記圳沿線,挑選合適的社區農家合作,比方說,以開心農場、養雞場、振慶茶廠,作為「景觀建築設計」的設計作業,初期有座談,期中做雙向溝通(無數次的溝通),期末則發表。

對學生來說,從真實案例操作中,更能從做中學,提升自我專業能力。對社區來說,這些景觀設計的規劃,能有效幫助社區農家為轉型作準備,比方說,入口意象、生態解說教室、甚至是露營住宿區的規劃,只要農場主人願意挹注資金與人力來轉型,陳老師也會協助串連資源,比方說,規劃成為營隊內容,試探轉型觀光農場的可能性。

另一堂「景觀工程」,陳老師會訂製扁平木箱讓學生施作,「不要看這樣一個箱子很簡單,其實裡面包含了三、四種工法,有水泥沙漿的混合比例、馬賽克拼貼、泯石子,甚至水泥刷毛。」這個技術,在寒暑假駐村實習時,可以實際用在景觀改造工程上,學期的成品也能直接用來裝飾社區的牆面或鋪面,作為美化的點睛元素。

一屆又一屆景觀設計學生,在學姐長的基礎上,繼續接力完成整個計畫的藍圖,陳老師說:「從前是完成一些具體設施的改善工程,現在這一屆已經進展農場的經營、產品行銷層次。」學生陳怡婷說:「希望能協助有機、友善環境耕作的小農,協助尋找固定會員,每週固定送蔬果去聚點販售,替開心農場設計農民直銷站,也能成為協助其他小農的銷售平台。」

從在地資源調查、產業串連、課程研發到導覽師資的培育,陳湘媛老師期待用「資源保育」觀點,來發展廣源記圳的觀光產業,將臺灣美好的風土人情,完整呈現,成為所有大小朋友最親切的教室,最樸實卻動人的生態旅行。

● 如欲進一步瞭解更多農村實踐的精彩訊息,歡迎至【大專院校農村實踐校園共創計畫】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