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台灣手搖茶業者一芳水果茶在微博發文,表達「支持一國兩制、譴責罷工」的訴求,隨後讓品牌捲入反送中風暴,引發港台民眾的強烈撻伐,重創一芳在兩岸三地的營收表現,事件經過三個月,董事長柯梓凱首度出面接受《商周》獨家專訪,談及這段心路歷程。

這是一芳水果茶捲入反送中風波後,董事長柯梓凱的首度告白。

8月5號,上午10點05分。當時,和家人在東京旅遊的柯梓凱滑著手機,通訊軟體突然跳出一張照片——香港中環的一芳門市外,催淚彈煙霧瀰漫,幾名年輕人正戴著口罩路過。

員工傳來訊息:「我們店門口在示威遊行,今天不能做生意了!」原來,該門市正好位在當時反送中示威者遊行必經的路段,店面大門緊閉。柯梓凱看了看,心想確實不可能做生意了,便放下手機。

上午11點,手機再次跳出訊息。員工告知,原來中環店大門口還貼了一張A4紙,上頭寫著「與香港人同行,休業一天」。如今,那張A4紙已經被翻拍貼上微博,底下正不斷湧入中國網友的批評留言。

下午兩點,那張A4紙已經成為微博置頂,遙遙領先其他議題。轉發討論數,竟高達了788萬次。

短短四小時內,大量訊息如海嘯般湧來。

管轄1000多家門市的中國總經理急得跳腳、各地代理商的微博都湧入攻擊、外送平台餓了麼立刻打電話來告知,必須下架外送、海外所有地區的代理商也不斷傳訊來詢問消息,平均每半小時就得開一次電話會議。

一片混亂之下,他參考藝人們的聲明,允許中國代理商在微博發文止血,聲明出現「堅決維護一國兩制,堅決反對暴力罷工」、「絕不容許意圖分裂國家的行徑」等字句。然而,此舉宛如提油救火,瞬間引爆了台灣與香港網友們的怒氣。連續好幾天,一芳儼然由水果茶升級為政治議題,更成為政論節目的熱門談資。

三天後,幾乎沒闔過眼的柯梓凱搭機回台。他人還在東京成田機場,身影就被眼尖網友拍照上傳臉書,寫著:「賣國賊柯梓凱要回來了!」

原先還隔著一片海,但抵達桃園機場時,他已明顯感受到事情嚴重度超乎預期。「我第一次聽到身後有人指指點點,説『那個是一芳的老闆』。我老婆還問我要不要買口罩?我說不用。」

沒想到一出關,公司直接派來兩個保鑣迎接他,「我做的事情其實一模一樣,可是一夜之間,就從台灣之光變成賣國賊了!」

但要說完全沒預期嗎?也不盡然。柯梓凱坦言,早在85度C出事時,他已經有心理準備。

近幾年,隨著兩岸局勢日漸詭譎,從品牌到企業,都因壓力開始紛紛表態。「壓力在哪?光三大外送平台讓你下架就夠受了,至少佔你總營收的4到6成!」一位不具名的餐飲業老闆告訴商周。

更極端一點,就是與台獨、港獨等字眼連在一起,引發輿論批評,形成殺雞儆猴的效果,例如去年的85度C,股價重挫至今仍未平復,市值更蒸發超過500億元,「殺一間企業給你看,大家就自動乖乖的了。」

一芳事件爆發迄今,柯梓愷始終保持沈默,終於選在事件百日後接受商周獨家專訪,還原當時狀況,也坦白這一百天來的心境與衝擊。以下是採訪概要:

Q:事件發生到現在,一芳究竟損失了多少金額?受到多少影響?

從8月5號到現在,業績至少損失超過5000萬,我還另外支出了3000萬,用來做加盟主和供應商的補貼(編按:上述二者合計約佔整年營收的3%)。台灣關了30家店左右(編按:約佔台灣總店數1/6),兩岸三地業績都往下掉,展店數字也下修了,原本預計今年全球破2000家,現在變成1600,說直接一點,就是短中長期的規劃都受到很大衝擊。

海外部份整體還在成長沒錯,但只要是有華人的國家,都受到影響。例如英國倫敦比斯特村(Bicestar Village)也關了一間店,因為太多網友發信灌爆了商場官網,商場就要求一芳,要在兩週內撤出。

Q:這段時間的心情?

我其實都把它當成是早晚會遇到的事,我有心理準備。之前吳寶春師傅和85度C出事的時候,有個朋友問過我的看法,我當時就回他:「早晚輪到我們家。」差別在於,他們遇到的是雷陣雨,我們遇到的是颱風。

但你要說我們運氣不好嗎?我就是盡量樂觀。如果我今天當上班族,去坐辦公室,那我就不會遇到這種麻煩事,但我選擇了創業這條路,所以我都告訴自己,人生別想著公平,本來就是你自己選的,遇到什麼都是理所當然。

Q:那8月5號發佈的微博聲明,到底是不是你同意後才發佈的?

(看了記者秀出來的聲明後點頭)對,這個應該是。

我們當時參考了很多藝人的發法,他們大概都有三個聲明:香港加油,反對暴力,支持一國兩制。我當然知道發那一篇會有風險,可是我經營一個品牌,要在不同的地盤做生意,就得尊重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角度....大陸要維護大陸的業績,香港要維護香港的業績,這對我來講,是很難的決定。

Q:發現事件越演越烈後,你當下怎麼處理?

那一週內,台灣門市的業績大概掉了七成。當時我覺得,店數大概會從180幾家掉到個位數了。反正最壞打算就是從零開始,再回到創業原點。

8月5號那天,我立刻組了五個群組,他們的組成分別是藝人、資深媒體人、政治圈、法務、還有同仁跟股東。每個群組人數大約是五個人左右,把他們當成我的顧問團,所有聲明和決策,都先跟他們討論,聽聽大家的意見。

但老實說,當時非常緊迫,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做出很多決定。我的安撫順序是員工、廠商、加盟主、朋友跟家人。那些過去曾因為一芳賺到錢,現在可能會承受損失的得先處理,例如賣牛奶的廠商,他都備好貨了,上面都印了一芳的logo,就算業績掉七成,我們還是得買下來。

Q:那具體到底給了什麼補償措施?

當天晚上8點左右,我們就召開主管電話會議,當時我心裡就抓了一個數字,大概3000萬現金,看要怎樣來分配。

因為業績掉得很慘,我先推了一個支持方案,每天送現金給加盟主。前兩個星期每天送1500,後兩個星期每天送3000,直接有專人送進他們的店。光這部分大約就支出1300萬左右,就是給他們請人、培訓、買原物料的費用。另外還辦了抽一百台Gogoro的活動,幫門市衝業績,大概花了700多萬元。

接下來就是原物料補貼,有的食材成本降30%,有的降50%。另外還有閉店補助,有些店可能剛開不久,但真的就是撐不下去了,我們就把設備買回來,協助他閉店,總之就是把三千萬花到底。

Q:但之前有媒體報導,説幾位加盟主聯合起來要控告總部?

這件事完全沒有發生過。事件發生到現在,我沒有接到任何一張律師函,也沒有任何法律訴訟案件。加盟生意,本來就盡量好聚好散。

對我而言,過程中最大的難處是面對廠商。很多廠商都是為了你,去收購一個更大的檸檬園,或是去圈了一個很大的牧場.....他為你多做了很多事情,但現在這些東西都賣不掉了。所以,我就跟採購說,如果這些廠商有已經做好的東西要提供,先買下來,盡可能幫他賣到國外,或是調轉到海外加盟店。

Q:所以你對小農的採購量沒有因此減少?

前兩個月完全沒有!我都還是把貨吃下來了。以我們業績掉七成需要的食材量來看,我大概多備了1億元的貨。已經先做好的就買回來,然後就請他後面做少一點,或者看有沒有辦法,請他先去賣給別人。

Q:很多人批評,一芳在微博上發了這樣的聲明,招牌上卻印著台灣水果茶,根本是在消費台灣。你怎麼回應這樣的質疑?

(沈默了五秒才回答)消費台灣......你覺得,這到底算行銷台灣還是消費台灣?

其實這段時間我很感慨,一芳全球每天大概賣出70萬杯水果茶,我至少讓「台灣」這兩個字,每天都被70萬人看到了。

我盡可能讓我們的產品都是MIT,也等於讓台灣的農產品銷售到全世界。以鳳梨來講,我去東南亞買可以買到更便宜的價格,品質也不差,但我全球的門市,都還是百分之百用台灣鳳梨。我們每年採購農產品的出口數字,光茶葉就2億,鳳梨醬1.5億,芋頭4000萬,粉圓6000萬.......韓國瑜賣幾顆芭樂,就可以講成這個樣子欸!

很奇妙的是,以前大家會說,哇這麼基本的飲料,你可以賣到全世界,你是台灣之光,可是一夜之間,我就變成賣國賊了,但我做的事情其實一模一樣。我的臉書也被灌爆,有人留言「你是台灣吳三桂!」,下面就一堆人+1,甚至連我住的地方都有人肉搜出來。

我點進去看,發現很多都是小朋友或大學生。我覺得這需要時間吧,他們以後出社會,或者開始做生意,也許會比較知道我當下的心情,一個風吹草動,就可能有一個市場再見,上千名加盟主沒工作的感覺。

Q:如果整起事件重來一次,你覺得會有更好的做法嗎?

如果重來一次......(一個一個步驟回推,想了大約兩分鐘後才回答),我覺得真的很難。香港那張A4紙貼出來,後面就是無可避免了,我想不到其他的路徑,只能說我做的每一步,可能都有一些改善空間。

如果今天換成別的企業家,或者別的飲料品牌,我想他的發展路徑也會跟我一致。因為講實在的,沒有一個(餐飲業)老闆能承受外送平台下架,營收四到六成消失的風險,他就一定會做這樣的決定。今天是我第一個遇到,如果別人先遇到,就換別人變成賣國賊。

Q:你在台灣的店數才150幾家,中國卻有1000多家,有沒有想過乾脆放棄台灣市場算了?

一點都沒有考慮。

過程中當然也有朋友跟我說,台灣你就給他放棄掉,把這部分的資源移到大陸做生意,或者拿去拼歐美市場,可以做得更大。但是,我現在雖然做全世界的生意,其實一年還是有2/3時間都在台灣,只有1/3跑其他國家,我的生活就是在這裡,如果我今天對這塊土地沒感情,大可以去長住海外啊。你看我一年在台灣繳的稅有多少?

我不覺得自己沒做錯任何事,但在這一塊,我真的是被誤會了,這個誤會需要一點時間去證明。

(那如果大家一直對你不改觀?)如果很久以後,大家還是不認同我,那也一樣,繼續做全球的生意,只是說台灣可能沒辦法做大了吧。

Q:一芳爭議事件爆發,也讓不少來往兩岸的企業家戰戰兢兢,生怕踩到地雷。你對此有何建議?從這件事學到了什麼?

從日本回來那天,我就接到一個知名企業家前輩來電關心。他跟我說,如果你期待公司至少成為一間50年的企業,那這次的風暴,不過就是1/50,如果你的產品力夠強,就會反彈回來。產品力還是最關鍵,只有你的產品夠獨一無二,不可取代,才有可能不受到政治局勢或任何外在力量的壓力。

一芳過了三個月,營收從剩下3成到慢慢爬回了6、7成,主因應該還是因為消費者喜歡產品。我還收過一個網友留言,上面寫:「我很喜歡你家的飲料,但我不敢去店裡買了,拜託趕快配合這個地區的Uber Eats或Foodpanda!」

現在,不止兩岸三地在吵架,韓國跟日本競爭,也讓優衣庫在韓國被抵制,甚至有幾家店暫時停業。以經營企業來看,我只能建議格局放大一點,把商品做到夠強夠穩定,因為只要你經營非單一市場,就有太多事情不可預測。

責任編輯:陳慶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