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上班族流行服用人參保健品補氣,希望能提振精神與體力,迎戰快速又競爭的工作環境。但是人參到底要怎樣吃?國考榜首,擁有中、西醫雙執照的醫師黃獻銘將深入解析。

黃獻銘 醫師
黃獻銘 醫師

多數上班族家庭、事業兩頭忙,出現容易疲倦、睡好睡滿還是無精打采、身體元氣不足、提不起勁、臉面鬆垮、未老先衰、代謝不佳⋯⋯,覺得自己累癱了,需要補氣。

蘋果肌下垂、呼吸變淺 小心氣虛上身

在中醫理論裡,「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假使氣的生成與來源不足,或消耗過度,導致氣的運行不夠活暢,無法將血液推動到全身及五臟六腑,就會出現「氣虛」。然而如何察覺自己氣虛上身?中西醫師黃獻銘指出,從臉部外觀來看,如果蘋果肌開始抵抗不了地心引力,開始鬆弛、凹陷,並出現淚溝、法令紋、木偶紋,而身體有呼吸深度變淺、總覺得吸不飽空氣、經常打哈欠、怎麼睡都睡不飽、吃得少還一直發胖等狀況,這些都是氣虛的表徵。「氣虛是漸進式,人若自覺變老了,體力、精神也變得不好,這時真的不能對這些表徵得過且過,因為生活與工作效能都會因此下降,得趕快找合格醫師診斷、對症下藥。」黃獻銘強調。

提到調養氣虛,很多人第一個想到補中益氣的人參,是補氣的良藥。現在上班族也流行服用人參保健品,希望能改善氣虛。黃獻銘則形容人體出現氣虛,就像一間公司陷入營運困境、缺乏現金流,而人參就像一筆挹注人體的紓困資金,可以在短期內發揮補氣的治標效果,暫保精神與體力。但是從長期來看,公司要振興營運,除了獲得資金救援外,還必須重新檢視各部門的人事、管理制度、業務內容、經營目標等諸多項目,啟動改善管理制度、調整營運形式等治本措施。黃獻銘說,人體體質的改善也是同樣道理,導致氣虛體質的成因很多,光靠人參補氣是不足的,仍需要醫師進行診斷,對症使用最適合的處方,擬定重建陰陽平衡體質的長期解決方案。

花旗參補氣 滿足養生保健用途

人參保健品廣受歡迎,但人參種類不同、藥性不同,可不能隨意亂服用。黃獻銘提醒,中醫重視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與調和,由於每個人體質的陰、陽比例也不同,像有的人體質偏陽,容易燥熱、口乾舌燥、嘴巴破、流鼻血、睡不著、便秘、痔瘡;有的人體質偏陰,屬於寒涼,容易柔弱無力、四肢冰冷、畏寒,所以這兩種類型體質的人所適合服用的人參,也絕對不一樣。

他表示,人參因為採收後的加工炮製方式不同,新鮮的參體僅是清洗、蒸製後乾燥,藥性屬於平性或微涼,比較不會上火,而且外觀顏色較白,中醫師常以白參稱之;若是參體經過高溫、搭配藥材蒸製,藥性較熱,顏色偏紅,則稱為紅蔘。從植物分類來看,人參分為西洋參、非西洋參兩大種類,西洋參又稱花旗參、粉光參,原產於歐美國家,目前以美國威斯康辛州種植規模最大,而西洋參沒有經過炮製, 屬於白參。非西洋參類泛指在亞洲種植的高麗參、東洋參、中國東北參,而這一類人參彼此的植物基因比較接近,如果經過炮製,屬於紅參。

「白參與紅參皆可以補氣,但因為陰、陽比例不同,就一般養生保健來講,使用白參比較保險,而且綽綽有餘、副作用少、CP值高。」黃獻銘指出,身體太燥熱的人若吃到紅參,容易出現頭皮屑變多、掉髮、眼睛乾癢或紅腫疲勞、流鼻血、鼻子更容易過敏、口乾舌燥、嘴巴破、舌頭破,咽喉腫痛、胸口灼熱、胃食道逆流,便秘、痔瘡等狀況。

風險族群吃參前 先徵詢醫師

所以吃參容易燥熱的說法,必須視個人體質而論。黃獻銘舉例指出,體質虛寒、怕冷、平時比其他人要多穿一件大衣禦寒的人,就適合使用紅參補氣,提升體內陽氣比例;至於一般氣虛的人,自覺體質偏燥熱、寒相不明顯,則可服用白參,因為白參能將體內陰陽氣血同時提高,具有「陰陽雙補」的效果。

不過坊間有一說「吃花旗參會把體質吃到變『冷底(轉變偏寒)』」,黃獻銘強調,很多人覺得花旗參偏涼,所謂的「涼」應是相對於高麗參之類的紅參進行比較,而他依據自己早期臨床用藥與實驗經驗,強調長期吃花旗參,並不像一般大眾所誤解的那樣會把體質轉寒。
由於人參有諸多用藥注意事項,有些疾病類型就不宜服用人參,所以黃獻銘建議民眾服用前,最好先徵詢中西醫師,較為保險。像正在服用慢性病藥物、中藥物的人,或肝腎功能有問題的風險族群,務必要徵詢醫師,以免吃人參越補越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