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東西要收哪,是收納裡最不容易的一個關卡,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東西沒收對位置事小,但如果全家東西收的位置都有欠思考,那後續效應會像流沙一樣,在你毫無防備之下,一點一滴吞掉你的生活品質。住在這樣的環境,可能會出現以下症頭:

○ 不覺得自己是個生活習慣特別差的人,但不知為何,從回家那一刻起,就開始把家弄亂,簡直像呼吸一樣自然呢(不要為此感到驕傲!)

○ 無論煮飯或是做家事,總有種事倍功半的疲憊感,明明沒做什麼大菜卻可以搞掉2、3個小時,事後的清潔與收拾更是讓人想死。

○ 對於居家生活瑣事總是忘東忘西,小孩出門必備物品準備老半天還是漏、代辦事項一忙就忘記、該繳的帳單總是過期、要帶給朋友的東西經常沒拿。

○ 反正怎麼收怎麼亂,收再好也是一下就弄亂,那不如積極點,學習跟髒亂的家和平共處吧(躺平滑手機)(這樣不叫積極!)

邊看邊點頭嗎?沒關係,這不是你的錯,我也一樣懶惰,越懶惰越要想辦法,把收納的邏輯更明確定義出來。

為此林姓主婦盤腿打坐,苦思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把決定收納位置時最重要的3個考量提煉出來,每個考量都有各自的好處,照著做你會覺得豁然開朗許多。

打破傳統收納思維,依使用動線決定

過去我決定物品收納位置時,總慣性覺得,廚房用品就收廚房、我跟先生的用品就收主臥室,後來生了兒子,也一律把他的東西收他房間。

在經歷生活上種種不便後,我才體悟到不知變通、只會照區域分類收納是不夠的。必須把常用的東西,依生活習慣跟動線去重新考量。想想東西通常是在哪邊使用,整合在一起,釐清後會對於要收哪才會順手好拿,感到豁然開朗。

→主婦家的實例分享

孩子洗澡後所需的物品

過去我兒子的用品都收在他房間,在主臥浴室幫他洗澡前,得先去他房間把東西拿到主臥。有時兒子洗好澡已經放床上,才發現東西有漏,又得讓他包著浴巾等我跑去拿,還真怕他在床上冷到閃尿。

◎解決方案

搬到新家後,我直接把他洗完澡後需要的東西,如睡衣、內褲、尿布、乳液,用籃子裝好,放在浴室門外的層架上,出來時可以順手拿到,不用多跑一趟小孩房。

Before:兒子的東西全放在小孩房,忘了一樣就得跑來跑去。

After:現在,把洗澡後需要的物品拉出來,收納成一小籃放在浴室門口,兒子不再冷到閃尿。

強化玄關收納,從根本解決生活中的小麻煩

台灣人的居家空間普遍蠻吃緊的,高房價的都會區更不用說,在這樣的先天條件下,玄關常被犧牲,或者應該說從未被重視,留個開門、穿脫鞋的空間就不錯了,不然就是考量風水而硬隔出來,我上一個家也是如此。

在看了很多日本居家設計案例後,我發現他們的家再小,也會配置一個合理的玄關空間,那是個不可輕忽的存在。邊看邊回想舊家生活的種種不便,才明白原來玄關不只在空間上幫我們區隔裡外,物品也是。如果玄關有基本的收納空間,從外面帶回的東西(像包裹)就可暫時擱置在此,不用每樣都帶進家裡,間接造成家裡變亂。外出必備用品更可以統一收在此,省掉拿進拿出的麻煩,出門準備時也比較不會遺漏。

趁著搬家有機會重頭來過,我首要目標就是強化玄關的功能,想著生活中有哪些小麻煩,可以透過玄關機能整合來解決。最後,除了穿脫鞋,我還賦予玄關以下3個重任:

○外出衣物吊掛區

這絕對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玄關功能。你現在在家嗎?小聲告訴我今天,包包放在哪裡?給你溫暖的披巾,又被丟在哪裡(腦中怎麼突然浮現《聽海》的旋律)。答案很有可能是在沙發上,或是餐椅上,或是地板上。說穿了,你的外出衣物跟流浪漢一樣居無定所,走到哪就被放到哪。

如果全家人回家後,都這樣把外出衣物隨意擺,光這個動作就足以讓原本整齊的家變得雜亂。

話說回來,經常要穿出門的外衣,每天要拿回衣櫃掛好,確實太為難人了,世間上有幾個人能如此勤勞。而且若去吃火鍋、烤肉或唱KTV,衣服變得臭咪摸,還掛回衣櫃會被其他的衣服霸凌吧。

所以,玄關不能只做滿滿的鞋櫃,還需要分一區做衣物吊掛區,讓外出衣物有棲身之所才行。一回家可以很自然掛好,這個符合動線的動作一點都不麻煩,更順勢讓家中的亂源減少。季節變化時,出門可以順手抓件薄外套,不會出門被風一吹,冷到起雞母皮,才發現又忘了帶。

○外出常備用品收納區

如果跟帶小小孩的媽媽出門一趟,你會發現媽媽的包包根本像哆啦A夢的百寶袋一樣。看小孩被蟲咬就瞬間拿出蚊蟲藥,看他坐車罵罵號就隨手拿出小餅乾,看他等上菜時很歡顛就掏出小車車,吃飯時嫌菜燙口就拿出小電扇快速吹涼。

媽媽包裡堪稱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每個媽媽都像駝獸一樣,背著各式各樣的小法寶,求的就是出門一路平順,不要輕易被小屁孩主考官出的突發狀況考倒。

如果你以為媽媽肯定超擅長準備這些有的沒有的,那就誤會大了,事實上準備出門時,全天下的媽媽都覺得很煩躁,因為要拿的東西太多又太雜。一下跑去廚房拿食物剪,再跑去臥室拿襪子,再去玩具區抓幾個東西,別忘了過程中,小孩可是從頭到尾都在旁邊亂喔。而且在嬰童界流傳一個莫非定律,就是忘了帶的東西,經常會出現非用不可的情況,像是孩子在外大挫屎,結果沒帶到濕紙巾,或是寶寶用大法師style噴射式吐奶,結果忘了帶紗布巾之類的悲劇(媽媽眼神死)。

從兒子出生後,我深深為這個繁瑣的準備過程所苦,覺得家門就在眼前,但為何踏出去那麼難。不斷想辦法改善流程,慢慢我頓悟了,問題癥結不在要帶的東西太多,而是這些東西放的位置太散,拿取的路線很混亂,還容易遺漏。轉個念,何不把外出需要的東西整合在一區,出門前就可以一次取得,兒子大了也可以練習自己準備需要的東西。根據我們一家目前的生活習慣,我在玄關的收納櫃,分別收納以下幾類用品,這個新的收納邏輯真是惠我良多,還好我在兒子3歲的時候就想到,如果看到此篇你小孩才1個月的話,那真是被你賺到,可以少瞎忙很多啊,嗚嗚嗚!

○重要的代辦事務提醒區

以前我跟老公經常發現家中有帳單逾期的狀況,我跟他都自認不是散仙的人,卻一再出現散仙的行為,為此我深深感到困擾,檢討過後,發現問題在於沒有把帳單統一收在對的地方,或者應該說,我沒有針對代繳帳單,規劃醒目的收納處。人就是這樣,東西沒規劃好特定收納位置,在下手那一瞬間會感到慌亂,想說雪特,這東西要放哪好,不過掙扎大概0.3秒就會得出那不如亂放的鳥結論。其他東西就算了,但帳單亂放等於會漏繳,衍生許多後續麻煩,根本解決之道還是要改善收納方式。

◎利用玄關自設防呆機制

1.設定自動轉帳,減少紙本帳單

決心改變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先把定期紙本帳單盡可能減少,同時響應環保。像是水、電、瓦斯、網路電話全都辦了自動轉帳。

2.帳單統一收在玄關桌木盒

接著,我在玄關桌上方掛了一個木盒,所有待繳帳單都放裡面,若當天會去便利商店,就整疊帶出門處理。選這木盒可是有巧思的,它的大小拿來放帳單,剛好會露出上半截,不然如果容器又大又深,帳單放進去就像活埋一樣,過陣子鐵定會忘記。在這樣的改變之下,現在已經很少發生帳單逾期的情況了,原來生活上的不便只要透過收納方式的調整,就可以毫不費力的改善,真是可喜可賀,就說我們不是散仙夫婦吧(相當介意跟散仙扯上關係)。

同樣邏輯,其他需要帶出門的東西,可以利用玄關櫃自行設計防呆機制,像是要帶去公司分同事吃的點心、郵寄的包裹、交給朋友的小物,事先拿到玄關桌放好,出門一定會看到,自然不會忘了帶。

責任編輯:黃雅苓
核稿編輯:陳慶徽

書籍簡介_林姓主婦的家務事3 通體舒暢的順手感‧家收納

作者: 林姓主婦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9/01/25

作者簡介

林姓主婦

  82年生(是西元,不是民國)的林姓主婦(沒錯,我找不到新的梗,這個開場白已經出現第三次了)。
  當了好幾年的行銷人,2014年當媽後母愛意外大噴發,跌破眾人眼鏡轉行當全職主婦,從此每天最關注的議題就是煮什麼。因為突破兒子味蕾防線的路太艱辛孤寂,2015年索性開始經營「林姓主婦的家務事」粉絲團,後來還在博客來OKAPI 開專欄(挺),分享成功擄獲兒子的噴口味(俗稱副食品)、親子共享料理、家常料理食譜,透過主婦心靈雞湯(明明是垃圾話)與眾主婦們互相取暖。
  2018年搬了家,為了打造出最符合一家人生活習慣與需求的空間,不假他人之手,從設計到施工一手包辦,雖然累到滿臉灰,卻得以用平實、不花大錢的方式完成夢想,更在過程中領略出許多收納、裝修以及省力家務的方法,決定將心得整理成書,期盼可以幫助更多人找到最舒服的生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