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國內口罩政策放寬,民眾的防備心也跟著下降,正當大多數的人以為Covid-19疫情將要結束,沒想到62歲的胡爸爸此時快篩陽性確診,就如一般輕症的狀況類似,初期僅有咳嗽、微喘,沒想到病情越拖越久,後來連講話都會喘,就醫檢查後發現血氧濃度竟只剩81%而且已經合併肺炎,醫師緊急安排住院治療,因擔心接下來有重症的可能,因此在第一時間便施打抗病毒藥物,才免於生命危險。

輕症變嚴重 就醫已嚴重肺炎

胡爸爸的兒子是名放射師,他非常自責自己是醫療人員,卻沒在父親確診後特別留意,還讓父親拖了一星期才就醫,導致病情急轉直下。他說:「因為當時新冠確診都是輕症居多,沒有想到爸爸居然嚴重到需要住院。我自己後來從X光片看到父親肺部感染看起來很嚴重,當時的心情非常緊張不安。」

從X光片看到肺部慘白一片,感染非常嚴重。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是胡爸爸的主治醫師,看到同仁親自幫父親照X光,但肺部狀況卻一天比一天惡化也跟著一起緊張,「那時候胡爸爸已經到了需要插管的地步,好在一施打抗病毒藥物後馬上就發揮治療的效果,從X光片甚至可以看到很大的改善,我跟胡放射師總算鬆了一口氣!」

胡放射師表示,父親住院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大約僅四、五天,肺炎的情況便控制下來。由於肺部功能已受損,出院後還需要使用氧氣,出院後約半年身體才慢慢恢復,所幸目前已經回復正常生活,但仍會帶爸爸持續回診追蹤。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醫師

醫憶疫情爆發 壓力山大

疫情三年多來,造成全台超過一千萬人染疫。黃主任回憶, 2020年1月24日農曆除夕因應國內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2020年1月21日)及大陸疫情擴散,院長召集副院長、感染科主任和急診室主任,早上八點在急診緊急討論防疫對策。爾後每天早上固定晨會,針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染疫病人,盡快建構醫院防疫網絡,同時進行疾病認知宣導及加強同仁警覺。

「原以為新冠疫情如同SARS,卻沒想到會拖得這麼久而且如此嚴重。」黃主任表示當時國內陸續爆發多起群聚感染,同仁每天忙著搶救確診者,除了工作壓力,還得承受自己隨時會染疫的心理壓力,「SARS當時,許多感染科醫師跟我連行李都打包放車上,就是怕隨時染疫會傳染給家人,隨時準備隔離。」

胡放射師則說,工作需近距離接觸確診者以調整姿勢進行肺部X光拍攝,很容易有肢體接觸及飛沫傳染風險,「一天上班八小時中,就有六小時會持續接觸到不同程度的確診者,好在與醫師、護理師互相配合,才能照顧好病人。」

抗病毒藥物 有效防重症死亡

黃主任指出,針對六十五歲以上、具癌症病史、心肺功能不佳、懷孕婦女及其他高危險民眾,染疫後有惡化為重症的風險;所幸政府在疫情爆發之初,就緊急核准並引進口服抗病毒藥物,以及像是瑞德西韋這類的注射型抗病毒藥物,能有效降低確診者重症及死亡風險,降低醫療量能加重危機。

讓黃主任印象深刻的是,疫情爆發初期,許多確診的人從未生大病,即使了肺部感染也沒有病識感。甚至有病人住院時不聽醫護人員勸告,堅持一定要自己下床大小便,而昏倒、失去意識,甚至死亡。目前雖然疫情降級,但每天仍有不少人染疫,黃主任建議有危險徵兆,一定要盡快就醫,尤其是年紀大、有共病者,應就醫評估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胡放射師也提醒,如果家中有五十歲以上老年人確診,一定要多留意,家中最好放台血氧機隨時監測,一有狀況盡快就醫,以確保自身的健康。

更多傳染病相關文章,請至「新冠疫後 傳染性疾病知多少」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