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高破500萬人 預防慢性病意識仍待提升
國內治療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病名醫、初日診所院長宋晏仁表示,台灣人口老化,於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民眾藉由政府每年資訊定期的更新與透明,以及透過媒體報導,更容易接收三高的健康風險資訊,包括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有七項為慢性病,其中五項就與三高有關。然而,台灣民眾對健康議題的關注度提高,慢性疾病的盛行率並沒有因此遞減,可以從以下觀察來說明。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2017-2020年」指出,20歲以上約523萬人有高血壓、500萬人有高血脂,接近全國人口比例的四分之一。宋晏仁醫師指出,「罹患糖尿病的人數約有216萬人,但沒有被診斷出來的是這個數目的兩倍」,這也是台灣三高盛行率很高的證據。
其次,根據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的結果,20~64歲民眾39.6%有一項慢性病,16.8%有兩項,7.4%有三項;65歲以上民眾高達84.7%有一項慢性病,63.8%有兩項,42.8%有三項,由此可見國人慢性病的共病率,隨著年齡增長持續增加。
宋晏仁醫師強調,國人健康風險資訊多,但是對於預防慢病的健康意識可能仍不足;預防慢性疾病,宋醫師有四項建議,鼓勵民眾進一步強化提升自己的健康管理:
1. 體重保持恆定:
體重是身體健康最敏感指標2. 維持荷爾蒙平衡穩定:
身體的脂肪細胞是受到進食、荷爾蒙,以及神經系統的調控,而胰島素幫助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並促進血糖的吸收,尤以胰島素的穩定是關鍵。3. 關注全方位健康- GENESIS
Genesis的英文含意是初始,也正代表我們身心健康的七大面向: G基因(Gene)、E環境 (Environment)、N 營養(Nutrition)、E運動 (Exercise)、S壓力和睡眠(Stress & Sleep)、I社交互動(Interaction)、S心靈(Spirit & Mind),宋醫師在門診常鼓勵民眾做到這七大面向,讓身心靈與健康皆能達到平衡,活得更健康快樂。4,健康飲食密碼: 211
宋晏仁醫師長期推廣211餐盤飲食法(蔬菜佔餐盤1/2,蛋白質佔1/2以及全穀類佔1/4,比例2:1:1),對於糖尿病等慢病病人、減重者幫助都極大,讓他們重回健康體重,這是受醫界公認為最佳健康飲食法之一。女性疾病風險意識高於男性
「2024人生風險趨勢調查報告」結果指出,台灣女性的疾病風險意識高於男性,但自評的健康狀態較男性差。對此,宋晏仁醫師觀察,女性的確比男性更關注健康。「基於女性的心理特質,對於問題的察覺力較高,會更敏感地對問題作出反應,並投入較多的關心」。他以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在醫療及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的分析為例,40歲以上女性利用定期檢查的程度高,因此更容易察覺到自身健康的問題,進而影響自我評價。
再者,女性在進入更年期之後,因為生理特質差異,罹患三高、痛風、骨質疏鬆等慢性病的機率會變得比男性高;且更年期前後身體的變化劇烈,讓女性更容易察覺健康狀態上的差異。
不過,宋晏仁認為,女性實際的健康狀況其實並不比男性差,由於女性對疾病的關心程度高,往往會採取積極措施動來應對,推測女性可能是因為自我評估較為謹慎,導致自評結果較男性低。
每50分鐘做「非運動式活動」 減少久坐更健康
針對慢性病風險,宋晏仁醫師提供身體、心理和財務三方面對策,幫助民眾及早降低風險衝擊。
適合所有年齡層的身體保健對策,就是攝取原型食物、規律運動,以及遠離不良的生活習慣。宋晏仁醫師說,加工食品、菸酒、檳榔和含糖飲料等應該儘早戒除,避免引發身體嚴重的發炎反應與減少疾病發生,養成食用天然原型食物和優質蛋白質的習慣,幫助身體更健康。
針對不同年齡層,宋晏仁建議兒童跟青少年遠離高糖、高鹽、高油脂的食物;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和至少30分鐘的活動量,並減少3C使用。成年人應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潛在的致病因子至關重要。例如肥胖本身就是疾病,最終可能導致糖尿病。
高齡長者如已罹患慢性病除了遵循醫囑治療,飲食上亦應避免高油脂和高鹽糖的食物,以天然食材補充營養,養成活動習慣避免肌少症的風險,並留意不要跌倒受傷,長者也要保持活躍社交,以避免產生心理孤獨、憂鬱的情緒。
此外,宋晏仁醫師特別提到「非運動式活動」的重要性,建議上班族設定鬧鐘,每隔50分鐘起身走動或做點伸展,可以打破久坐對身體的傷害。
心理素質提升有益紓壓 財務對策首重投資健康
在心理對策方面,現代人的壓力源眾多,社會、職場、人際關係,甚至連飲食都有壓力,除了運動有助於紓壓外,正念和冥想也被證實能有效緩解高壓。
至於財務對策,宋晏仁醫師說,面對疾病風險時,民眾普遍缺乏財務對策,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社會缺乏財務教育和健康保險的觀念建立,相關知識應該從小學生時期就該培育。
而財務對策他首重健康投資,也就是強化身體保健的對策,減少未來的醫療支出。其次是預先做好財務分配,年輕時提前規劃健康保險,保費相對便宜;隨著年齡增長更需要做好保險規劃,以備不時之需。
面對疾病風險,宋晏仁醫師建議,先經營身心財三大層面的全方位對策,其次視個人情況調整,如慢性病患者可能需要更多財務面的準備,但不偏廢任何一項,才是降低風險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