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都市水泥叢林中,重新建構自然荒野,需要過人的決心與魄力;以回歸、尊重自然原則闢建,高雄中都濕地的復育,代表著是一個城市的永續承諾,而位於此處的潤隆樹禾苑,不僅讓人、環境、建築三者融合為一,更以尊重自然生態的方式,開啟高雄美好生活的居住想像。

『潤隆樹禾苑』讓人、環境、建築三者融合為一
『潤隆樹禾苑』讓人、環境、建築三者融合為一

「建築,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議題,它是個嚴肅又複雜的問題,因為牽扯到社會、文化、經濟、乃至精神、或倫理等各個層面。」大尺建築&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旭原表示,「城市議題不單只是單純的形貌空間,很大一部分是在探討人在都市生活的空間關係,不過很多人在看建築與環境的關係時,多以『物』,也就是建築本體的外在為出發,而我們卻是從『人』,也就是內在,從內而外去看,因而著眼思考如何與周遭環境對話。」

建築要呼應環境主張 解決當代的問題
從海外學成歸國後,面對新舊相陳的環況,郭旭原反觀台灣時下真正所需要的建築,他表示,過去的建築是用來建立城市的識別,如今的建築,卻承載著用來解決當代的問題使命,「建築是非常本土性、地域性,而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都會影響文化環境。 」

大尺建築&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郭旭原』
大尺建築&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郭旭原』

至於要如何突破地理環境的限制,設計出合宜的住宅,又能展現其獨特的建築美學呢,傳遞出「當代」的精神,郭旭原則強調,「要呼應在地的需求,讓人、環境與建築三者融合在一起。」也因此,每一個作品,從一開始面對基地,郭旭原心中所想的,往往是如何從環境與自然的條件,進行設計風格的想像與實務邏輯的推演,即便環境條件成為挑戰,他也認為建築師應該在困境中找到著力點,並對環境與都市有所主張,擺脫各種主義的形式框架,才能在土地上真正蓋出適合該環境的住宅。

一如麻布山林的建築概念,呼應山林的起伏韻致,在面對位於高雄中都濕地公園的潤隆樹禾苑這個建案時,負責建築外觀及公設設計的郭旭原坦言,「中都濕地公園的濕地,本身就是巨大的量體及挑戰,特別是濕地,在無法迴避建築改變自然地景的問題時,我們將從限制設計的角度入手,逐步還原自然風貌,也讓人造建築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與共生。」

文化加乘綠地 高雄幸福居所表徵
占地達12.6公頃的「中都濕地公園」自2011年復育完成,2012年即獲得曾頒給「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吉隆波雙子星塔」為全球卓越建設的FIABCI(世界不動產聯合會)評選為「環境類首獎」,以生態永續為主軸,成為高雄市幸福健康城市的表徵。

隨著高雄市府大刀闊斧的濕地重建,中都濕地透過愛河水岸整治改造後脫胎換骨,還不忘保留中都磚窯場和濕地埤塘,這些難得可貴的歷史地景與自然生態,如今已成為市民最喜愛的親水遊憩空間外,美術館南區生活圈更因坐落高雄市立美術館,營造出相當濃厚的人文藝術氛圍,特別在中都願景橋完工後,連結愛河流域二岸的景觀綠帶與中都生態園區,怡人景色加上寬闊休閒活動空間,休閒與交通機能的提昇,讓這塊基地成為高雄首居一指的幸福居所。

樹禾苑讓人造建築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與共生
樹禾苑讓人造建築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與共生

與自然結合的綠意生態 打造出讓心紮根的優質居所
而座落於該區第一排的樹禾苑,以生態住宅的規格打造,一二三期三個案子不只鄰近美術館,萬坪森林綠地更是近在咫尺,超高綠覆率,讓生態重回水泥叢林外,走路一分鐘即到中都濕地、散步十分鐘即到高美館、開車十分鐘即到Costco,在城市便利與自然環伺之間,身心靈自然得到放鬆沉澱。

樹禾苑建築師郭旭原手稿:是「將量體碎化,創造多孔隙的量體組合,使風可以在建築間流動。」的設計概念
樹禾苑建築師郭旭原手稿:是「將量體碎化,創造多孔隙的量體組合,使風 可以在建築間流動。」的設計概念

而室內泳池陽光透亮、落地玻璃窗外透視公園綠林如海,低調奢華的豪宅風尚,從外觀到建材,無一不講究,以突顯原木、原石的質樸優雅,從內到外,打造出離大自然更近、生活品質更好的居住空間,讓人不僅能夠天天都能沉浸在生態綠地的洗禮,信步映入眼中的青蔥綠意、所呼吸到的新鮮空氣,都是都市叢林裡最珍稀之處。

昔日是台灣工業革命的引航者,在逐漸轉型後,郭旭原認為如今的高雄,所需要的並非是大顯大露的識別建築,反而該從環境的優勢著手,打造出讓人心生在此樂居安業的優質居住空間。

渠道圳溝成為了鳥禽及水生植物棲寄的處所,婀娜多嬌的生態,一片欣欣向榮在高雄邁向永續綠色城市的同時,更重視與自然融合的居所,便是解決當代問題的首要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