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八日,一艘綠色塗漆的巨無霸大船,駛進台北港。這艘巨輪是長榮海運旗下的「長範輪」,可載運二萬四千個二十呎貨櫃(單位名稱為TEU),它,是全球目前體積最大、載貨量最大的船。

它並非長榮造大船計畫的終點。二○一九年,長榮向韓國三星重工、中國江南造船及滬東中華造船三家造船廠,共訂造了十艘二萬四千TEU的超大貨櫃船。

今年長榮再接再厲,又訂造兩艘二萬四千TEU的大船,這場巨無霸大船的軍備競賽,方興未艾,還看不到終點。

「韓國造船廠已經開始研究三萬TEU的船舶了!」曾任陽明海運董事的高雄科技大學海洋商務學院副院長楊鈺池說。據了解,眼見長榮海運捷足先登,陽明海運也在評估建造二萬四千TEU的船。

船越大營運成本越低,更彈性
十大航商組三聯盟,掐全球八成運力

根據海運權威機構Alphaliner數據,長榮下訂建造的船舶,其運力(可載運的貨櫃量)占現有船舶運力比率,高達近五成,該比率在全球前十大航商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同為台灣航商的萬海航運。

台灣一個蕞爾小島,不僅孕育出三家前十名的貨櫃航商,甚至在這波大船競賽中,長榮因為有巨輪助陣,排名有望再上層樓。

為何船要越造越大?這種巨無霸大船,究竟對航商來說有什麼益處?

第一個優點,就是降低營運成本,以取得規模經濟效益。

英國海運諮詢公司Ocean Shipping Consultants曾做過一份研究,指出二萬四千TEU貨櫃船與一萬二千五百TEU貨櫃船相比,航行成本可降低二三.一%, 與一萬六千TEU貨櫃船相比,航行成本可降低一七.四%。

誰是主流?逾8成新船將是大船
誰是主流?逾8成新船將是大船(圖表製作者:韓化宇)

但船舶越大,貨源卻不足,大船無貨可載,反而會變成航商的負擔。因此,全球航商興起組建「聯盟」趨勢,目前全球有三大海運聯盟:2M、OCEAN Alliance、THE Alliance,他們採用「聯營」的方式,透過互相交換、互相租用彼此的載貨空間,既解運力過剩的問題,又可享受大型船舶的單位成本優勢。

全球三大海運聯盟的成員,幾乎是全球前十大航商,他們掌握了全球八成的運力,而且擁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