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一百分鐘的講演,為一場全球最大的電子裝置展覽、乃至今年你該關注的趨勢,通通都下了定調。
這位演講者,就是AI教父、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這場展覽,是舉辦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消費性電子展)。
美國時間一月六日,黃仁勳穿上嶄新的鱷魚亮面皮衣,一口氣從最新的AI趨勢,一路談到輝達多項新產品,完成這場長達一個小時四十分鐘的演講,外界討論超過半年的伺服器晶片組GB200,他則僅花了十分鐘說明出貨近況。
儘管過去兩年,台灣人已經習慣每年六月的台北電腦展(COMPUTEX),黃仁勳會包下某個大型場地、發表類似長度的演說;但,在美國的CES,他其實不常如此,事實上,他在這場演講的主題,也都與先前大不相同。
相較於台北電腦展,黃仁勳講述的產品,就是圍繞著伺服器晶片,譬如H100、GB200;然而,在今年CES的演講,他花更多時間談論的,卻是算力低於伺服器晶片、搭載在遊戲顯卡與自駕車的晶片,甚至是一整台的小型電腦、筆電。
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場看似發散、好像什麼產品都談的演講呢?
「摸得到的AI」(Physical AI),這個常被譯為「物理AI」概念,就是整場演講的核心,而黃仁勳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