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具機產業近年受到地緣政治、通膨升溫、缺乏匯率優勢等多重影響,訂單減少、出口總額下滑。然而,在AI與機械動力技術日趨成熟下,已有業者布局題材能見度提升的人形機器人,取得產業新機遇。
為搶20億美元商機 多家台廠已發動
從去年以來,人形機器人就成為科技熱門焦點。像是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看好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前景,推出人形機器人的開發計畫,並陸續洽談多家台廠工具機業者,展開未來的合作;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則計畫在今年生產數千個人型機器人Optimus,並於後年生產5萬至10萬個人形機器人。
根據調研機構TrendForce評估,今年機器人大廠逐漸進入量產階段,2024年至2027年的市場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154%,到了2027年全球市場產值有望達到20億美元以上。再者,TrendForce近一步表示,隨著勞動力短缺、人口高齡化,促使人形機器人在陪伴與社會照護領域的需求,顯著增加,因此預期相關服務型機器人可望在未來兩年內受到重視。
人形機器人所需要的關節驅動零件,如滾珠螺桿、減速機、交叉滾柱軸承、伺服馬達、驅動器、控制器等,都有台廠工具機業者切入的商機,包括台灣精銳、利茗機械、盟立、上銀、和大、宇隆等台廠工具機業者,陸續切入國際機器人大廠供應鏈,生產機器人關節驅動模組的減速機。有產業人士認為,日後台灣產業鏈一旦成為機器人生產的關鍵角色,將成為新的護國神山。
跟著全球大廠 掌握趨勢及商機
即將在今年3月3日至8日於台北登場的全球指標智慧製造暨工具機展TIMTOS,此次在3月4日的產業周邊活動中,邀請國內外工具機產業重量級講者,探討產業洞察AI、機器人商機,必須因應補強的人力資源、結合相關技術的解決方案等。
在主題演講(Keynote)部分,全球客戶開發並製造線軌、滾珠螺桿等機械元件的日本THK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寺町彰博,從製造業面對AI時代的角度出發,並以THK營運為例,探討產業未來所需要的人力資源解決方案。
台灣廣達集團旗下廣明的轉投資子公司達明機器人,由該公司總經理陳尚昊擔任主題演講的講者,分享達明發展可與人一起協作、內建視覺系統的協作型機器人成果。
達明是全球唯一、有台灣血統的AI視覺協作機器人品牌,其生產的協作型機器人,不同於傳統的工業型機器人,因需要進行人機協作,必須符合安全規範,以及展現較高的安全性、靈活彈性,目前客戶遍及電子、半導體、玩具、娛樂、食品及醫療等領域。
由於達明能針對潛在客戶,進行導入前的評估及模擬,包括透過AI Training(人工智慧訓練),可逼真模擬導入後對工作情境的想像。因此,在此次論壇上,達明也將安排模擬橋段,帶領現場聽眾互動、體驗。
接著在專家論壇階段,來自日本、台灣與德國的業者,包括東京精密株式會社董事長兼執行長吉田均、友嘉集團美國MAG商務開發副董事長陳天華、台灣西門子數位工業總經理黃欣心、上銀科技資深處長張坤耀,以工具機產業的智造力與永續力為主題面向,剖析業界脈動、未來趨勢與實務策略。
主辦單位外貿協會及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表示,TIMTOS 2025 Keynote X Forum為實體論壇,活動以全英文進行,現場備有同步口譯機服務,歡迎關心工具機產業未來的業者參加。
更多詳情:
https://b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25/TIMTOS2025Keynote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