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當我還在一間大型跨國企業工作時,我有個要好的朋友,是負責我們公司國際投資人關係經理。因這位同事之故,我有時候,會受邀出席他不同的投資人說明會,或是每季股東會,看看他如何解釋我們公司最近的發展和未來前景。

作為一個局外人,看到一位經驗豐富的經理,如何將近期公司複雜變化,包裝成更容易理解的訊息,和圖像給外部投資人,是很有趣的事。這些投資人可能沒有我們這個產業中的專業經驗,有時候甚至可能只是普通的家庭主婦或已退休人士。

在一次會議結束時,他走過來,總結了他對於一般投資人整體的看法。

「基本上當談到投資、談到公司股價,即便在很大範圍、涉及整個國家的股市,和區域間整體經濟健康」 都是非常類似的:

「永遠記得,一個公司當下股價或一個國家的經濟氛圍,不見得反映公司真實健康度或優異程度,而是他們給投資人的願景,以及投資人對未來的信心。」

這都是投資在未來。無論現在公司或國家情況有多好或多糟,投資人是否相信明天會更好?未來只會更加光明嗎?如果是這樣,那麼股票將上漲。如果不是,無論公司現在多好,股票都會下跌。

也許就公司表現來說,如果近期表現優良,這樣好像有點不公平,但記住:所有的投資人和投資都是投資在未來。

所以最基本的問題是,他們是否『覺得』未來會更好?」

本週,有個很重大的國際財經新聞,是金融市場極端的波動,道瓊工業指數一天狂跌800點,(編按:8/14美國股市大跌,4大指數跌幅都約達3%)有越來越多信號顯示,全球經濟狀況將進一步惡化,引發更多人擔憂經濟衰退可能快到來。

幾個月前,我們公司剛開完該季的董事會,會議結束後,我們送股東到電梯,其中一位股東給了我們建議:

「根據他最近看到的其他一些投資資料,他非常相信下一次衰退,會發生在2020年第四季,最晚會是在2021年第一季。這意味著距離現在還有大約一年多的事情,而如果衰退在那時候發生,這代表取得私人資本和投資會變得更稀有和困難,或者更昂貴。」

這意味著在那段時間,任何需要投資的新創公司或新公司,都無法輕易取得資金,或是有可能會破產的,所以如果作為一間新創公司,預計在接下來1到2年,需要更多錢,現在趕快募資是比較聰明的作法,即便我們現在其實不需要資金。為了安全起見,或許早點募資,以免衰退來臨是比較明智作法。

他說:「有時候,當一切看似都很好,當成長數字和整體經濟氛圍看似依然正面,但有趣地是,人類情緒總容易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時候。當許多事情看似順利,同時會有其他投資人,開始相信好日子不會一直下去,當利率如此之低,其他數據資料看似都正面,那表示很快會出現負面消息與衰退。」

「因此,有時候人們開始擔憂經濟衰退出現,實際上,會間接導致經濟衰退加速。」

從統計來看,如果我們看一下金融歷史數據,會有一段時間經濟快速成長到頂峰,然後每10到15年經濟就會衰退下滑到底部,就如同潮起潮落一般。

這就像一個循環,每10到15年,總會重演,上次經濟衰退出現在2008年。很多時候,就像dot.com泡沫化,或是因為戰爭帶來的金融危機,許多可能的根本原因顯示,為什麼經濟開始率退。但有時候,許多因素可能是因為對於經濟衰退心理恐懼,這可能導致經濟衰退更快發生。

在美國銀行CEO(執行長)一個近期訪談中,他用這種說法來總結整體現況:

「除了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我們現在沒什麼好擔心經濟衰退。目前經濟衰退的風險很低,因為作為經濟支柱的家庭支出依然強健。事實上,最近的政府數據顯示,美國7月的零售金額的成長幅度在過去4個月是最高的。這些數字非常實在。」

然而許多跡象顯示,當前有信心的美國消費者氛圍可能很快就會逆轉。儘管外部市場資料非常好,8月當前消費者經濟信心跌至7個月來新低。調查細節指出,越來越多消費者聽到關於商業狀況、貿易逆差和股市的負面新聞。

這些數據仍然提高了需求會快速下滑的可能性,消費者會變得越來越有顧慮,開始存錢少花錢。

為了增強信心,美國聯準會最近10年來首次降息。但諷刺的是,消費者在一聽到這個消息時,可能會對於支出更謹慎,於是消費更少,因為降息通常是為了要防範經濟衰退。所以這變成一個自我強化循環,最終強調了執行長關於恐懼的觀點:

「未來前景,取決於消費者的內心認為,經濟蕭條是否到來,或是終將有璀璨的未來。」

有時在複雜商業環境中,我們花了非常多時間打造正確財務模型,試著預測未來和導正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該記住,最終,大部分還是與人類心理情緒因素變化有關聯。

人們是否「覺得」明天會更好?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陳慶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