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儲蓄」可以解釋成把70%以上的年收入存起來。很多人喜歡這樣的存錢挑戰,你也是嗎?

布蘭登(Brandon)

布蘭登23歲時進入Google 舊金山灣區的總部工作,他沒有像同事一樣租昂貴的公寓,而是租了一輛卡車停在公司。卡車裡有床、五斗櫃和衣帽架,卡車沒有電,只有裝電池的燈和充電器。

布蘭登三餐都在公司解決,他也會在公司洗澡甚至健身。用這樣的極限儲蓄法,布蘭登存下了90%的稅後收入,1年內就還清學生貸款。

傑若米(Jeremy)

大學剛畢業就背負著4萬美元(約新台幣128萬元)的債務。他遵從社會期望買了新車,甚至買了3房的房子。換工作時,他就會加薪,接著繼續重複買新車、買新房、不休假的循環。

3年後,他終於到菲律賓度假,並愛上了這樣的生活。他問自己:「我要怎麼樣才能每天都過這樣的生活呢?」一回家,他就賣掉房子,開始騎腳踏車上班,並減少支出。

婚後,他和太太積極儲蓄,70%的收入都存起來了。現在,他們已經財務自由,過著環遊世界的日子。

極限儲蓄值得嗎?

你是否願意先過上他人不願意過的生活,之後才有辦法過上他人無法過的生活?

極限儲蓄是一個極好的方法,幫助你更快達成財務自由退休數字,但是要小心,不要走火入魔了。到了一個程度之後,在儲蓄上多花的時間會變得沒有意義。

舉例來說,若出門購物前,你要花1小時剪30張折價券,那你得問問自己這樣的省是否真的值得。要知道這題的答案,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收入換算成時薪來看,大概估算也可以。

假設,以平均來看,你每年可以賺6.5萬美元(約新台幣208萬元),工時是2000小時,那麼6.5萬美元÷2000=31.25美元(約新台幣1000元)/小時。

所以,倘若你花1個小時在挑選與剪下的那些折價券,價值總共是15美元(約新台幣480元),那這件事就不值得你花這個時間,因為理論上你可以把這1個小時拿去賺31.25美元,或更多錢。

重點就是,別把儲蓄的作為看得比儲蓄帶來的價值還重要。

極限儲蓄把時間還給你:

  • 若儲蓄率為10%,要存到1年花用的支出,共需要(1–0.1)÷0.1=9年的時間。
  • 若儲蓄率為25%,要存到1年的支出,共需要(1–0.25)÷0.25=3年的時間。
  • 若儲蓄率為50%,要存到1年的支出,共需要(1–0.5)÷0.5=1年的時間。
  • 若儲蓄率為75%,要存到1年的支出,共需要(1–0.75)÷0.75=0.33年的時間。

爬梯法:花最少力氣,達成極限儲蓄

有些人會覺得極限儲蓄滿符合自己的風格。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有個頗具成效的方法,既可以維持現有的生活型態,又只需要花最少的力氣,就可以達成極限儲蓄,我喜歡稱之為「爬梯法」(raise laddering method)。

這個方法最適合工作包含管理和佣金的專業人士,我也用這個方法相對輕鬆存下50%的收入。

對大多數人來說,與求學時期沒有全職工作或只有兼職時相比,第一份全職工作使我們收入大幅增加,我們可以善用這次生活形態的轉變,和後續的加薪機會來儲蓄。

例如,珍妮她大學剛畢業,在學時她只做過兼職,但她已經在一個知名大企業找到一份初階工作,等於她開始上班後,就會領到全職薪水。她從未領過全職薪水,這是個令人興奮的時刻,因為現在就是她培養儲蓄習慣的階段。

珍妮已經知道「快樂的自我平衡」這個道理,所以她決定率先規劃自己的儲蓄策略。如果從一開始就存下50%的收入呢?即使存下50%,收入與之前相比仍然增加很多,而且可以早早開始,多多存錢。

如果後來又再加薪,不知不覺間,她儲蓄和投資的比例就占了薪水的80%,而且還不會產生錯失焦慮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

職涯發展的路途中,你會有幾次這樣的機會,讓你可以輕鬆進入極限儲蓄的領域,最棒的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把加薪全額拿來花,所以你不會覺得自己犧牲了什麼。

你的適應能力遠比你自己所想像得還要強,所以利用爬梯法,便可以無痛適應新的生活。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可不可以不上班

書籍簡介

《可不可以不上班:逐步財務自由「操作說明書」,時間不再賣給老闆,提早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麥可·關(Michael Quan)
譯者:鍾榕芳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13

作者簡介

麥克·關(Michael Quan)

麥可‧關是一位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的個人理財部落格作者、財務教練和podcast主持人。他創立的Financially Alert公司致力於向所有尋求財務知識的人傳播理財知識和財富創造策略。

透過結合儲蓄和投資、創業以及房地產投資,麥可在36歲就實現F.I.R.E.(財務獨立,提早退休)。在不幫助他人時,他喜歡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共度優質時光。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