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不只意味著「花越少越好」,而是讓自己專注於生活中想要講究、甚至不容妥協的人事物上。

自從來了日本之後,發現做很多事情都很花錢。在國外生活,不只是換個語言環境而已,如果依照原本待在台灣的生活習慣過日子,會發現荷包也流失得很快!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我這才發現,原來出國要學的東西,不只是語言、不只是學校教的知識,更要學「當地的生存之道」。

不便宜的交通花費,讓我學到人與人相聚的得來不易

公車費、地鐵費、電車費等交通費用,單程動輒200、300日圓,來回就會變成500、600日圓。如果再去第三個地方,費用又會增加。

換算一下,出門和朋友見面,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得花上超過台幣100元以上的交通費用。

台灣人見面時也許會問「吃了沒」,但是在日本,蠻多日本人除了先談論天氣的話題,也會問:「你怎麼來的?」

因為在日本出門很不容易,騎腳踏車要花時間、耗體力,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和自己開車都得要花掉一筆錢。聚會時就算有「二次會」(編按:日本有正式聚會後再到其他餐廳續攤的文化),大家其實也會選擇附近的店續攤。

最後結束時,大家不只是說再見,更重要的是會互相道謝,說聲「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甚至在結束聚會出遊的下一次見面,還會再表明一次感謝之意,例如「日曜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星期天,謝謝您)之類的,感謝上一次的陪伴。

因為開始了節約生活,注意到搭車和開車的不便宜,也就更理解每一次見面都是對方花掉了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才能擁有的相聚。再加上,日本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比台灣遠得多,能有機會一起吃飯、聊天、賞花,都是值得珍惜的時光。

每次相聚出遊都是得來不易,櫻花一年也就開一次,珍惜在每一個當下的瞬間,那片刻便是最美。

不便宜的外食,讓我學到食物的珍貴

在台灣,外食相當便宜,也很容易取得。換算一下,在台灣隨意就能夠吃到不到200日圓的綠豆湯、豆花或手搖飲,一頓飯400~500日圓以內也能解決。

但是在日本,即使是手搖杯,最便宜的一杯也要賣上400~500日圓(貢茶之類的就要800、900日圓了)。最便宜的小吃,像是沒有座位的鯛魚燒,在仙台可以買到150日圓的,但是大部分的和菓子、蛋糕類小點心,則是400、500日圓開始起算。

因為開始了節約生活,也就更斤斤計較吃下肚的東西是什麼,如果總是吃些不健康的食物,既花錢又傷身,所以會更小心注意自己的錢是否花在刀口上,有沒有選擇便宜又健康的食物。

自己煮飯是一個節省的好方法,我開始學習到哪些食物容易料理、哪些食物營養價值更高,哪些食物便宜又能兼顧營養美味。

每當有機會出去吃飯時,也會特別注意一些較難處理的食材、較貴的食材等,因為難得有機會吃到,就更加珍惜當下可以享用的美食。

在日本,吃東西前說的一句話是「いただきます」,不只是開吃、開喝的概念,背後更有著「很恭敬的收到了」這樣的意義。

吃飯前所能收到的,除了有對食材本身的感謝,還感謝大自然孕育了這些食材、感謝農人照料了他們。最後更有收到料理人精心的準備和烹飪過程,感謝每一餐其實都是得來不易的。

除此之外,日本為了避免食物的味道混在一起,通常吃定食時,不同的菜色會用不同的盤子裝,所以吃頓飯會出現很多很多小盤子,吃懷石料理就更不用說。就算是便當,也會利用隔板、有花樣的塑膠耐熱套等小道具,把味道容易混在一起的菜分開來。

從田裡到餐桌,之所以能吃到一頓飯,背後要感謝的事物很多。能吃到食物,怎能不說聲「いただきます」。

能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感謝的事情太多了

沉浸在這樣的環境中,飲食費、交通費背後所隱藏著的,其實是許多人在背後付出的時間與精力。

在日本,並不太會有「給我個方便吧」這樣的文化思維,會用金錢付出相應的代價,才能享用美食、享受出行的時光。

但是同樣的,因為沒有「給你個方便吧」的思維,少有人會對每天見到面的便利商店店員打招呼(因為他在工作這樣會打擾他)、少有人會在路人有困難時熱心湊過去看看發生什麼事(例如跌倒、腳踏車卡住、卡刷不起來)。

日本人會認為,有事沒事就多給別人一點善意、多給別人多出來的免費招待、多跑一趟去別人家探病、多跑一趟去給人慶生、多花時間去幫忙占位子⋯⋯是不禮貌的,就算是接收好處的那一方也是。有的人甚至還會為別人的善意而生氣,因為他並不希望對方這麼麻煩。

「一期一會」就是在每一次的相聚時光,想想背後所付出的成本,也就更加珍惜。日本人的「思いやり」(為人著想),並不是要給人方便,而是要「想到對方會怎麼想自己」,並且給對方最大限度的決定權。

這個文化和台灣有很大的不同,比方說要向留學生介紹交通月票時,台灣人可能會非常友善會說:「我跟你說買這個月票很便宜,我帶你去買。」接著就一起出發了。

日本人當然也會非常友善,但可能只說:「我聽說好像有一種交通月票還蠻便宜的樣子。」接著打開手機給對方看月票要去哪裡買。

節約生活省的不只是錢,還包含時間

節約是一種日常生活的講究,因為開始省錢、省時間,花在重要的人事物上,相對應的也了解到對方用錢、用時間所付出的一切是何等珍貴。

從省錢開始,我注意到各種生活當中的微小事物。由於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資源,時間也必須要節約,所以多花出來的時間,也是值得感謝、值得珍惜的事物。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同樣的,「親友」(超級好友)、「友達・友人」(朋友)、「知り合い」(認識的人)還是有所差別,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來對待。

花得太多,如果讓對方難以承受,也不是有禮貌的行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也是要像儲蓄一樣慢慢累積,從一開始說敬語的關係,到省略敬語,到可以一起出門見面吃東西,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才能拉近距離。

在省錢的過程中,我也花了更多時間決定要去哪裡玩、要吃什麼、要跟誰出門,也就更能珍惜每一次遇到的人事物。同時也因為如此,觀察到許多日本生活與台灣大不相同的地方。

*本文獲「yun」授權轉載,原文:節約生活不只是省錢,更帶來了價值觀的改變,也學到了怎麼在日本「生存」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