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航運危機延燒半月,投資人對於投資航運股「既期待又害怕」,擔心錯過大行情,但又擔心追高會被套牢,陷入天人交戰。

與此同時,家具龍頭IKEA表示,因為船舶繞道好望角,導致部分產品延誤,引起人們對於供應鏈、缺貨危機是否重演的疑慮。

《商周》統整投資人、消費者、廠商最想知道的2個問題,分別從投資面、供應面來解答。

問題1:現在不買航運股會不會後悔莫及?

若是短線操作的投資人,在局勢混亂當下,是有機會賺到「災難財」。

隨加薩戰事拖延,且擴散至紅海區域,投資人情緒轉趨樂觀,認為船舶將被迫繞道好望角一整年,運價將因此一飛沖天,因此爭相上船,使航運股急漲。

尤其,全球最大航運公司「地中海航運」(MSC)證實船舶在紅海遇襲;德國航運龍頭「赫伯羅德」(Hapag-Lloyd)宣布繼續繞道好望角。動亂消息紛沓而來,為股價增添柴火。

想趁亂賺快錢的投資人,應謹記「短打」原則,例如只鎖定10%以內報酬率。最近上市公司中環、台驊短線操作航運股,就獲得不錯績效。但同時也要更捨得停損,例如加薩戰事有止緩跡象,代表紅海將恢復通暢,支撐運價上漲的情境不在,就要果斷出場。

基於局勢變化太快,而且難以預測,股價容易暴起暴落,風險承受度低的投資人,不宜此時碰航運股,以免過度傷神。

至於重視基本面的長線投資人,目前航運股缺乏基本面,不上船是正確選擇。

長線投資人該配置航運股嗎?

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是觀察貨櫃航運運價的重要指標,該指數於2022年1月漲至5,111點,較疫情前激增了5倍,刷新歷史紀錄。然而,隨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接種而來,運價今年初跌回原點,將5倍的漲幅全部吐回。

12月紅海航運危機爆發,運價谷底反彈,SCFI指數彈升至1,255點,創今年新高,帶動航運股股價急漲。儘管如此,目前運價水準離5千點高峰仍有相當距離;更長遠來看,明年貨櫃航運市況仍處於嚴重的「供過於求」。

據航運研調機構Alphaliner統計,明年運力供給成長幅度為9%,遠高於貨物需求成長幅度的2.2%。市況低迷,股價要收復失土,難度自然不小。

問題2:全球會引爆缺貨潮嗎?

缺貨,是塞港讓人聯想的下一個關鍵字,尤其全球的主要電子產品,舉凡筆電、手機、平板、穿戴裝置,幾乎百之百都是「亞洲生產、歐美銷售」,紅海危機,會讓新冠疫情期間,歐美消費者「搶筆電」盛況重演嗎?

答案是,不會!

因為,2023年末你我在歡慶聖誕節的同時,歐美各大3C通路的倉庫,早已塞滿各大品牌的筆電、平板、手機。而且,早在2023年12月20日,也是美國聖誕假期前的最後一個上班日,全球主要筆電製造廠,譬如廣達、仁寶、緯創,已完成今年最後一批大量出貨,而這些貨,會是給歐美通路在明年一月下旬鋪貨之用。

就筆電來說,長年以來,量最大、單價相對低的消費性筆電,在亞洲製造完後,多是走海運到各大市場,以重慶到美國為例,船期約一個月,因此,為了趕上歐美從聖誕到跨年的消費季(holiday season),筆電代工廠必須在11月大量出貨到歐美,然後一路出到前述12月的聖誕節最後上班日。

如果回顧過去10年「電子五哥」每個月的營收,你會發現這些掌握全球超過8成筆電製造的電子組裝廠,每年第四季營收曲線,經常是11月最高峰、12月次之、隔年1月再下降,反應的,就是從製造到運輸的「時間差」。

所以,當前的航線危機,不至於會重演疫情期間大缺貨、聖誕節沒筆電可賣,因為,貨早就出完了,更何況,以全球筆電最大單一市場美國市場而言,其航線是走西邊的太平洋,並不會行經在東邊的紅海

至於手機、單價相對高的商用筆電,則長年採空運,也就是用飛機運輸,所以更不會受紅海事件影響。用「飛機運手機」這件事,也是為什麼全球iPhone最大生產基地——鴻海鄭州廠區,會「內建」一座飛機場。

不過,或許有人會好奇,航運大亂不會讓零組件運輸不順、導致筆電組裝不出來嗎?這件事,也很難發生。

原因在於,一台筆電會用到的零組件,譬如晶片、機殼、電路板、連接器、電池,幾乎都是在亞洲生產,譬如台積電、美光在台灣製造晶片,新普在上海做電池,可成在蘇州造機殼,最後運到廣達的重慶或上海廠組裝成一台筆電。

至於總部位於美國、由英特爾(Intel)生產的中央處理器(CPU),因為體積小、單價與毛利都高,也都是「坐飛機」,所以也不會被海運事件波及。

要知道,疫情期間的晶片大缺料,是因為需求瞬間爆發、晶圓廠來不及生產,導致各地的筆電、甚至汽車廠拿到不到晶片,然而,當激情已過、通膨仍高,消費者手中的電子產品仍相對新,大缺貨潮的榮景,短期很難再現。

核稿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