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庫存,你有像蘋果的庫克一樣,當成根本性的邪惡,誓死對付嗎?
四月初,美國總統川普祭出最兇狠的關稅政策,針對與美國最大貿易逆差的60個國家,徵收更高額的「對等關稅」。
才一個月前,一家科技零組件的董事長開心的說,客戶為預防川普政府對越南出招,於是提早因應,要求供應商先備庫存,他們最近因此增加很多急單。
如今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分國家,出手又急,讓很多還未出貨的急單,成了存貨。
不過二年前,因為疫情解封,全球才瀰漫在去庫存的陰影裡。像華碩當時打了百億庫存,造成2022年第4季虧損;自行車龍頭巨大,更因此對供應商發出延票信,要大家共存共榮。
如今,存貨管理再度變成企業難題。
在CEO 50失敗學的課堂上,一開始,我們請大家寫下自己2024全年或第四季的庫存數字,和前一年或前一季比,增加或減少?
有CEO說,他公司的庫存這兩年都很高,因為產業景氣處低谷。「但沒關係,就慢慢等,我不急,等到景氣恢復榮景,就能賣掉了。」
或許因為他們是傳產,產品較沒有過季過時的問題,但先不說庫存太多,會增加倉儲成本、有跌價損失的風險。其實,真正的風險在於,高庫存,讓你留有太多餘裕,「反正倉庫隨時有零件、有成品,不用緊張」的心態,會讓整個組織喪失危機感。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商周圓桌論壇上就曾強調,庫存高,會從三個面向來咬你:
第一,它會把你的現金轉成庫存,結果你手上都是庫存,而不是現金。
第二,當庫存超過一定時間,根據IFRS(會計準則),要打掉,宏碁在2022年前三季,打掉23億的存貨,「23億有那麼容易賺嗎?但打存貨23億很容易,」他說。
第三,你公司的產品組合會亂掉。因為舊產品沒賣掉,你存的都是舊的東西,那新的產品沒有辦法進來,堵住了。」
最後,在這樣恐慌的時刻,不管什麼價錢,只要拋得掉都要拋,也就是降價銷售,否則公司後面的產品出不來,但一旦拋售,公司的獲利就一定受影響。
但你為什麼會任由庫存增加?
除了業務單位對訂單預估不準、生產單位衝嫁動率、採購甚至研發單位都會幫你增加庫存。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張明輝就舉例,他曾去一家公司擔任顧問,發現該公司庫存太高,公司一深入追踪發現,原來問題出在研發。
例如,庫存裡光是功能效能差異不大的晶片,就有十一種,因為研發綁定了規格,每種成品要使用的晶片都不同。這造成其中有幾種晶片堆滿倉庫。但其實當老闆真的追問下去,大家才說,其實這些產品可以通用一種晶片。
當知道某些零組件規格是可通用的,除了可降低採購手續外,更可降低零件庫存。
這只是其中一個打擊庫存的例子。就像稱庫存為「根本性邪惡」的蘋果執行長庫克,為了降低庫存,蘋果因此改變了和上游供應商做生意的模式。
你呢?為降庫存做了什麼努力?
因為,「庫存管理,等於你的管理智商。」《決戰庫存》一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