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創新都有風險,但辦法一定比問題多。

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滴灌通共同創辦人李小加,在今年的商周圓桌論壇講了個「大錢」跟「大媽」的故事,用城市裡的大錢,和鄉下大媽比喻,點出傳統金融體系未能解決的難題。

而他,正是那個找出辦法的人。

「大錢進不了小店,因為大錢的邏輯跟大媽不一樣。大錢,借錢必還;大媽,賺錢一定還給你,但如果賠錢,你能否跟我共攤風險?」

滴灌通被稱為堪比支付寶的金融創新,成立兩年,估值接近二十億美金,成長速度比Uber、Airbnb、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都還快。它透過金融科技、創新商業模式,拿海外資金、投資中國上萬家小店,立志成為小微經濟的華爾街。

「錢在城裡、店在鄉下,城市的錢到不了農村,」以前,以華爾街為首的投資機構,投的是上市公司、知名新創或獨角獸,這些李小加口中的大錢,不管是發股或借債,首重保障跟穩定,只看得上大樹。

但對中國成千上萬的小型、微型企業來說,卻面臨無人投資、借不到錢的問題,規模難以擴大。他們雖小,在李小加眼中卻像麥子,數量多、生命週期短,重點是,長得夠快。

每道難題的背後,往往藏著機會。他打定主意,把眼光放到這群街邊小店上,設法幫大媽們籌資,也為投資人創造新投資機會。

整場演講,李小加幾乎不看簡報,「大錢」、「大媽」、「城市」、「農村」、「大樹」、「麥子」......,各種接地氣的譬喻,妙語橫生。

這更令我好奇,執掌港交所十一年,推動港滬通、債券通,幫過小米、美團等中國網路巨擘赴港上市......,曾在亞洲金融中心呼風喚雨,來往的都是金融鉅子,待在雲端上的他,為何要彎下腰,做起鄉下大媽小店生意?

「資本市場的錢都在上端流動,就像被塑料袋隔著,下端的人完全沒有機會,」原來,他是有情懷的,內心懷抱「普惠金融」的夢,希望透過滴灌通,替缺乏資金的小店挹注活水,讓他們得以活,而且還活得好。

尤其,他當注意到,即便在農村,中國商家都導入線上支付,進入無現金社會,代表金流、資訊流都能有效追蹤,也讓他的信心更堅定。

於是他設法滿足小店和投資人的需求。

對小店來說,好的資金是,生意倒了可以不用還錢,像股權,但生意好的時候,又不用分太多錢,像債權;但對投資人來說卻相反,回報最好像股權一樣高,風險最好像債權一樣低,兩者看似沒交集。

但李小加卻看到不一樣的可能,「大錢只願意跟大錢打交道,必須把小錢拼在一起。」

他推出既非股權、也非債權的新融資工具,創造「每日收入分成」模式,讓投資人透過滴灌通投資小店,收回的是小店每天營收的某個比重,並在合約期限內,每日分成。小店的營運狀況,則由滴灌通查核、監管。

這對小店來說,有營收才付錢,店倒了也不用還錢,合約到了就了結,「對大媽那麼好,投資人有那麼傻嗎?」李小加笑問台下聽眾。

「我們每天都推出新項目,不像傳統金融回報期長,投資人每天收來的錢都可以再投資,複利再投資,資金使用率高,大幅提升IRR,」他進一步解釋,「我投一家大媽的店,風險比投資大公司高,但投資一萬家大媽的店,風險就不一定比較高了。」

他認為,滴灌通滿足人性考量,才能為小店、投資人創造雙贏。李小加還在澳門成立交易所,把每張小店的合約變成國際憑證,賣給海外投資人,「這就像在中國種麥子、澳門和麥子,再到香港和國外做成麵包,賣給外國人。」

而且,滴灌通不只能幫小店融資,還能幫他們做好生意。透過後台數據,低貫通掌握每家小店的營運狀況,同業態的店家開在哪裡生意好,一清二楚,「我們希望這些數據能幫所有人的生意更好做、更簡單。」

才推出短短兩年,滴灌通至今投資金額已破百億台幣,每月投資開店數破千家,總共投資的小店數量達上萬家......,如此進展速度,令傳統金融業無法忽視,正反兩面評價也跟著四起。

雖然,有人質疑,滴灌通像詐騙、放高利貸,但這些批評,都不影響李小加前進的速度。下一步,他計畫把滴灌通的模式帶到海外,讓全世界的小店,都能享受創新所帶來的果實。

把眼光放在不起眼的麥子上,不糾結找尋大樹,反而為李小加找到一片充滿機會的新藍海。

這也證明了,所有舊世界都有新方法對應,機會永遠都在那裡,當你的眼光不同,世界就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