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狂!只有更狂!」今年十一月中,金馬獎活動起跑,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收到今年「金馬大禮包」,全部攤開放在地上,比他八歲的兒子還高出兩個頭,讓他忍不住在臉書上讚歎。

細看禮品項目,有電鍋、寢具,連麻將、露營組都有,品項多達三十樣,各電影人紛紛曬金馬禮包,幾乎變成另類的電影盛會。

曾遭疑「變台灣電影獎」
今年疫情下贊助金不減反增

即使在疫情擾亂,金馬獎贊助金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近三○%;而贊助廠商數量,從兩年前的三十一家,成長至四十六家。

然而,這背後,其實是金馬獎突圍的血淚記。

時間回到二○一八年, 最佳紀錄片得獎者傅榆的得獎感言,被指「台獨」,觸動中國敏感神經,當晚,中國影人集體缺席惜別酒會。

隔年,頒獎前五個月,中國金雞獎頒獎日期挪到與金馬獎同一天,較勁意味濃厚;接著,典禮前三個月,公告「暫停大陸影片和人員參與二○一九年第五十六屆金馬獎」,明令禁止中國影人參與。

當年影展舉行的前兩週,甚至部分贊助商迫於中國的壓力,發布聲明宣布與金馬獎終止合作。

「精品不合作了怎麼辦?」、「金馬獎要變台灣電影獎了?」各界懷疑聲浪紛至,主辦方金馬執委會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