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心理師的深夜學堂,致力於心理健康推廣的兩位校園心理師,希望讓大家知道我們都一樣,你並不孤單。臉書粉絲專頁心理師的深夜學堂

你每次看比賽也都會這樣想嗎?

「我一開電視看球賽就掉分,我一關電視就得分。」

「每次我一看比賽支持的選手就會落後、就會輸。」

「我太毒奶了,完全是反指標,支持哪隊哪隊輸。」(編按:「毒奶」源自於遊戲用語,在現實生活中,它通常用來形容原本看好或預測正面的事情,最終卻導致相反的不良後果。)

你也容易有這樣的想法,而常常搞得自己不敢看比賽或支持想加油的選手嗎?如果你知道自己的積極支持,反而能提升運動選手的表現,你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嗎?

最近在巴黎奧運期間,我國許多運動好手在奧運場上拿出拚搏精神爭取好表現,而在場外的我們,也一起透過螢幕為他們加油打氣。只是在這個過程裡,瘋狂暴增了許多覺得自己「害」運動員輸掉的人。有些人邊怕邊看,有些人乾脆不看只等最後結果。

觀眾效應:觀眾的支持,能讓運動員更強大

《鑽石心態》一書裡提到,有個心理學現象叫「觀眾效應」(the audience effcet),被定義為「他人在場對於個人行為的影響」。

心理學家發現,一般人會留意並解讀身邊其他人的關注,並運用這項刺激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獲得更多正向關注。觀眾效應能讓人以更高標準來要求自己,提升對於自己表現的期望,也進而更接近自己的極限,並減輕因運動強度造成的疲憊感。

書中舉2012年倫敦奧運為例,英國跑者莫·法拉(Mohamed Farah)在奧運主場館8萬名歡呼的支持者面前,替英國奪得5000公尺和1萬公尺金牌。兩場比賽都是最後一圈才決勝負;在比賽高潮時刻,所有觀眾為之瘋狂,震耳欲聾的歡呼聲,讓法拉硬是超越了其他競爭對手。接下來5000公尺比賽難分難解,法拉將勝利歸功於支持者。「要不是因為他們,」他說,「我想我應該很難撐下去。」

在一項運動研究中也顯示,若在場觀眾積極鼓勵運動者,觀眾效應會變得更加強大。

賓州大學運動生理學家測試4種不同情境下的受試者,在跑步機上的最大攝氧量。4種情境分別是每3分鐘、每1分鐘、每20秒得到旁人口頭鼓勵一次,以及旁人完全不鼓勵。結果顯示,不鼓勵與每3分鐘鼓勵一次的效果沒有差異;但每分鐘給予鼓勵時,受試者表現上升很多;每20秒鼓勵一次的表現最好。

還有另一項研究測試發現,比起看到悲傷的臉,在騎車過程中看到開心的臉,能讓受試者騎車時間增加12%。研究認為,這是因為看到開心的臉能改善受試者的情緒狀態,進而降低他們的心理疲憊程度,能幫助運動員能「撐久一點」。

因此,書中得出的結論是,觀眾效應(支持的觀眾)不僅會讓運動員更努力,還會讓他們「感覺有辦法」更努力,也幫助運動員能夠更為提升自己的表現。而我想這也是小戴為什麼即使膝傷嚴重,還是盡自己最大努力上場尋求最好表現,如同她所說的:「我的團隊都沒有放棄,我當然也不能放棄自己。

在遠端給運動員正向的鼓勵和支持,也能帶給選手力量

說到這裡,也許你會想,可是我又沒辦法在現場為他們加油,這樣真的有用嗎?答案是,有用的。

回到觀眾效應的一個重點是,當運動員能感受到他人的期待時,就會致使他們提升自己的成績期望值。所以,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積極給予這些運動員們正向鼓勵與支持,甚至是透過社群媒體來直接給予肯定,這樣都能產生團體效應,並帶給運動員們真正的「精神與你們同在」的感受,就像是無形的在場與在心裡喝采一樣,都能讓觀眾效應發揮作用。

所以,當我們越不敢看時反而越要看,還越要揪更多的親朋好友一起看!除了可以分散你覺得自己很毒的風險之外,還能讓觀眾效應發揮最大值。

在接下來的奧運賽事中,希望我們都能繼續一起為台灣選手們加油,讓他們即使人在巴黎,也可以感受到台灣的主場優勢!

參考資料:《鑽石心態》/經濟新潮社

*本文獲「心理師的深夜學堂」授權轉載,原文:【深夜交心】觀眾效應:你的積極鼓勵能讓運動選手表現更好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