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特別愛看人物傳記,沉浸在故事情節裡,從中得知主角的個性特質和處事作風如何帶來成功,他們可能是超越自我、突破萬難,也可能是歷經重重挫折與險阻,最終實現為世人津津樂道的人生成就。

每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不同,有些人追求金錢,有些人志在江山、有些人醉心美人、有些人貪戀權勢,各自心目中都有自己的「人生演算法」,假設把同樣的機會,放在不同人的面前,「選擇」會相同嗎?那我自己想要的選擇會是什麼呢?所謂的成功又是什麼呢?

以終為始,思考長期目標

我很喜歡用「以終為始」的概念來思考人生,我將「健康、快樂、自由」視為長期目標,為我的人生演算法確立可依循的生命策略。

健康:首要之務,健康是指有品質的活著,注重飲食、運動、身心靈平衡。

快樂:生命活泉,快樂向度包含興趣(如閱讀、學習、旅行),與人的連結(如人際關係與溝通)、與社會連結(如影響力、利他助人)。

自由:保有餘裕,我認為做好投資、理財、保險、收入等健全的財務管理,將帶來更多在時間、工作上的自由,方能享受有餘裕的生活。

首先得建立完善的「個人商業模式」,穩健獲取現金流,在提升個人價值的同時,妥善管控可支配所得的存量,才有機會擁有選擇人生的自由。

找不到人生的甜蜜點?穩健踏出每一步

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和職務內容,市場帶來結構性的變遷,也會帶來新機會。想找到個性、興趣和能力交會的甜蜜點,我試著將「個人商業模式」拆解成3點,作為持續努力的方向。

個人商業模式=專業(技能/態度)X 流程(效率/品質) X 策略(通路/槓桿)

專業:具備知識、技能和態度,持續打造生存的能力,創造差異化的市場價值。

流程:提升並優化個人商業模式的產能、效率與品質,鞏固個人護城河。

策略:思考可以透過哪些方式或通路,槓桿出最大效益,能影響、幫助更多人。

不僅止個人,企業端也是類似思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在2012年re:Invent年度大會,說過一段話,我摘錄如下:

我常被問,「未來十年,有什麼會改變?」然而,我幾乎沒被問過,「未來十年,有什麼不會改變?」其實,我認為後者更重要,因可根據真正不變而穩定的事物,建立商業策略。

人生最重要專案:照顧好自己就是成功

過往的我埋首工作,正面作用是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副作用是影響健康。我坦然面對自己是工作狂,這是種身份認同,骨子裡是改不了。

回歸長期目標,檢視我的生命策略後,現在的我更想為了喜愛的工作,活得更健康、生活更有品質、生命更有意義,並有能力影響他人,產生正循環。

我的人生演算法新增了其他參數,如多一點運動、吃一頓營養飯、多陪伴家人、將經驗分享給對職涯有疑惑的朋友、當志工幫助他人等,以前用力,現在則是用心感受與分享。

其實人生是我們最重要的專案,沒有所謂的完美版本,只有永遠的測試版。可以將自己視為「產品」,要依據哪些願景和使命來設定長期目標?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給什麼人?需要哪些協力夥伴合作?若遇突發狀況該怎麼應變?

能放下各種包袱,有正能量、適應力強,建立起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透過學習、實踐並優化,找出專屬個人的新商機最重要。

持續迭代,成就更好版本的自己

我試著拋開過往賴以為生的完美主義,因為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先完成,再優化」。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之下,儘可能列出所有想完成的事情,將它們進行資源配置、加權比重等來決定優先序。至於加權比重,就是回歸最上層的「長期目標」,選擇最重要的事情,落實並健全財務管理,接下來就是實踐它。

人生是個持續迭代、探索自我的旅程,無需和別人比較,只需為自己創造時間和空間。擁抱變化、勇於實踐,透過自省、社群等內外部系統回饋,並持續優化,成就更好版本的自己,更趨近我想要的成功。

*本文獲「愛蜜莉的人生演算法」授權轉載,原文:如何衡量人生?我想要的成功...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