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破壞指的是,你擁有兩種互相衝突的欲望,一種是有意識的,一種是無意識的。你明明知道自己是多麼渴望推動生活往更好的地方邁去,卻依然出於某種原因而裹足不前。

每當生活中遇到巨大、持續,而且還無法克服的問題時——尤其是當解決的方法看起來是如此簡單、如此容易,卻又如此難以堅持——其實巨大的並非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而是自身的執著。

雖然聽起來教人難以置信,但是本質上,人們其實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如此。顯而易見的,人類的天性是極端的自私自利,不計後果。只要心裡覺得非做不可,人們就幾乎都能夠突破生而為人的框架,完成自己的目的,就算有人會因此而受傷、就算會引發戰爭、就算會讓未來陷入危機。

明白這一點之後,你就會意識到,如果自己在生活中保留了一些東西,那麼背後必然有其原因。唯一的問題是,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什麼無法變有錢?

有些人不明白,明明自己一心想要變得更有錢,卻似乎怎麼也沒辦法激勵自己開創一個新的事業。

他們或許是沒有意識到,在自己的潛意識中藏著一個信念,那就是富貴之人不是自我中心,就是人人討厭,又或許他們其實並不是真心想要成為超級富豪。

可能這不過是一種掩飾,他們真正想要的是安全感跟「自己已經搞定一切」的感覺;又或者他們真正的願望是自己的藝術創作獲得認可,而由於這件事情感覺不太可能會發生,才會退而求其次,追求一個次一階的夢想,而這個夢想其實根本無法激勵他們前進。

為什麼無法成功?

有些人嘴裡說只要能成功,自己願意不惜一切代價。然而,他們又不願意付出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所需要的大量工作時間。這或許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明白「成功」並不會讓人獲得真正的快樂,他人也不會因此而喜歡他們。

事實上,真正會發生的往往是相反的情況。成功通常只會讓你遭受嫉妒和監督。成功人士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受人愛戴。他們通常會被挑出各種毛病,因為嫉妒的人需要使用一些方法來讓他們凡人化。

或許很多人真正想要的並不是「成功」,而是被愛,但他們對於成功的野心,卻直接危害到自己真正的願望。

為什麼總是愛錯人?

有些人不明白,他們為什麼總是會進入「錯誤」的關係,而他們的對象所表現出的那些拒絕、傷害或不願承諾的模式,似乎有其一致性。

也許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正在做的,是重現年輕時所經歷過的關係裡的發展過程,因為他們已經把愛情跟失去或拋棄連結在一起。也許他們想要重現的是那曾經讓自己覺得無能為力的家庭關係。

而由於自己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所以即便面臨跟過往同樣的處境,他們也能夠幫助那些成癮者、說謊者或沮喪破碎的人。

自我破壞,其實是在滿足你沒意識到的需求

你必須知道的是,談到自我破壞的行為時,很容易牽涉到隨之產生的問題。

成功會讓你變得不那麼受歡迎,尋找愛情會讓你變得更脆弱。

讓自己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可以保護自己;自我設限,讓你得以避免他人審視的目光;拖延能夠讓你回到舒適的狀態。

你用各種方式所表現出來的自我破壞行為,其實都是在滿足自己的某個需求,而你本身極有可能甚至沒有意識到這個需求的存在。

之所以要著手處理這些自我破壞的行為,不單單是為了學習更了解自己,是明白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問題,而是症狀。你其實擺脫不了自身的心理因應機制,而且還誤以為自己已經解決了問題。

*摘自大田出版《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書籍簡介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作者:布莉安娜·魏斯特(Brianna Wiest)
譯者:朱浩一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24/07/01

作者簡介

布莉安娜.魏斯特 (Brianna Wiest)

國際暢銷作家,在網路上撰文分享自己的見解,並透過個人網誌講述療癒與覺醒的文章。她的書籍如今已經在世界各地翻譯超過14種語言。她所撰寫的文章刊載於《富比士雜誌》《今日美國》(USA Today)、《哈芬登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以及自己擔任合夥人的網站《思維目錄》(Thought Catalog)。布莉安娜還出了兩本詩集,書名分別是《鹽水》(Salt Water)、《儀式》(Ceremony)。她畢生的志業,就是幫助人們改寫自己內在的自我敘說,使之更加一致、真實、具備目的性,從而激發他們的真正潛能。她跟丈夫住在加州的大索爾(Big Sur)。

作品包括了《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以及《療癒,就從這一刻開始》《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大田陸續出版)。

◆個人網站: www.briannawiest.com/
◆Instagram (88萬追蹤): www.instagram.com/briannawiest/
◆X (3.4萬追蹤): x.com/briannawiestt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