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你對自己有自信嗎?還是你常為了一點小事,就把自己批評得體無完膚呢?我們先做一個簡單的心理測驗。

在職場中,當同事說你做的報告不夠好時,你會怎麼回應他呢?

A.「好的,謝謝你跟我說,我回去看看是否需要修改。」
B.「你自己昨天也弄丟一個客戶,還好意思說我!」
C.「我就知道我真的做不來,果然都是我的錯⋯⋯」
D.「好像真的是我的錯,怎麼辦?」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談,自尊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整體評價,例如︰喜歡自己嗎?覺得自己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被愛?

中國清華大學趙昱鯤教授在著作《無行動,不幸福》中,將自尊分為以下4種類型,也是上述心理測驗的解答。

即選A的讀者,屬於穩定高自尊;選B的讀者,是不穩定高自尊;選C的讀者,是穩定低自尊;而選D的讀者,是不穩定低自尊。分析如下:

A.穩定高自尊

穩定高自尊的特徵是「勝不驕,敗不餒」。開心的時候就表現出開心,傷心、失落時,也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負向情緒。

當事情做不好、被他人糾正,或失敗時,你能坦然接受,不會產生太強烈的負向情緒,也比較不會因為事情的不順利而影響到自我價值。

一個穩定高自尊者,可能是在一個「無條件的愛」的家庭中長大。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的情緒比較穩定、對事不對人,因此孩子會感覺到︰不管自己做得好,還是做不好,都是被接納和理解的。

B.不穩定高自尊

不穩定高自尊者的自尊是表裡不一的。他們的外在雖然表現出很高的自尊心,看起來很有自信;但內心深處,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樣的人看起來很有自信,但當別人說他哪裡做得不夠好或不對時,卻很容易惱羞成怒。平常看起來是個有自信的人,但卻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而心裡產生波動,這就是自尊的「穩定性」受到影響。

因此,不穩定高自尊的特徵是「玻璃心」,被他人批評時很容易惱羞成怒,甚至會反擊對方。

例如當先生說︰「你碗沒有洗乾淨。」太太可能會反擊︰「你也沒有把衣服摺好,還說我!」不過,太太反擊的背後,可能也是覺得自己沒有做好。

不穩定高自尊者的自我價值很容易隨著事情成敗而不斷起伏,這樣的人常需要靠著外在的成就來證明自己是夠好的,因此這是「有條件的高自尊」。

不穩定高自尊者常見的防衛機制是「投射作用」。他們把自己的脆弱及黑暗面投射出去,因此,不穩定高自尊者比較容易反擊他人,以證明自己並沒有那麼糟;但實際上,不穩定高自尊者雖然表面上反擊他人,卻很容易在心裡不斷的責備自己。

C.穩定低自尊

穩定低自尊的特徵是「逆來順受」,例如在職場、生活中常見的「討好型」的人。當事情出錯時,穩定低自尊的人可能在第一時間就會說︰「對不起,這是我的錯!」不論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錯,都會先道歉再說。

當被欺負、被推工作時,也不敢生氣或反擊。有苦,默默往肚子裡吞。而受到表揚時,會表現出不好意思的樣子,覺得自己不配接受。

穩定低自尊者的防衛機制是「逃避」,在第一時間認錯或道歉,不再為自己出聲。或是乾脆平常什麼都不做,以避免做了,還得到負向評價。這是他們保護自己的做法。

穩定低自尊者可能會把希望放在他人身上,例如期待子女以後出人頭地,他們會覺得「我這輩子就這樣了,但你跟我不一樣!」以得到自尊的些許補償。

D.不穩定低自尊

不穩定低自尊者的特徵是變化大。在一些比較友善的環境中,他們比較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但倘若環境是一言堂,或是氣氛比較不友善,他們可能傾向選擇以他人的意見為意見。

不穩定低自尊者雖然看起來對自己沒自信,但內在仍隱約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因此會隨環境表現出不同的樣貌。

不穩定低自尊者的防衛機制是「防禦型悲觀」,例如我們以前當學生時,一定遇過這種同學,他們常會這樣說︰「我都沒有念書,我肯定會考得很爛。」但當考試成績一出來,他們的成績卻很不錯。

當事情發生時,不穩定低自尊者會先設想到最糟糕的結果,為自己先找台階下。

自尊是一個複雜的心理特徵,它可能受到個人經歷、環境和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過,不論你覺得自己是哪一種類型的自尊,那都是你為了生存下來,而形成最適合的狀態了,因此,請不要覺得自己很糟或感到沮喪。

如何提升自信心?

如果你常常玻璃心碎滿地,可以如何提升自信心,多愛自己一些呢?

1.檢視自己的防衛機制

防衛機制是保護我們不受傷、維護自尊的重要方法,但如果我們總是逃避問題、責怪他人、擺爛放棄,覺得「那就不要做好了」、「這不是我的錯,是你的問題」、「我就爛,我就是做不來」,這些想法雖然讓我們在當下感到好過一些,但卻讓我們很難真正面對問題,也沒有進步的機會。

下次,當你又想逃避問題、責怪他人、擺爛放棄時,請「有意識的覺察」自己正在逃避;當你因為某件事情而覺得自己很糟時,請練習「對事不對人」。這樣一來,當我們某件事情沒做好時,我們可以改進做法,但不會傷了我們的自尊心。

2.放大成功的經驗,看見自己每個小小的好

希望現在的你,也能真心看到自己每個小小的好。邀請你寫下5件覺得自己做得好的事情,不限於要被人肯定或得到好的成就,只要是覺得自己做的好的事情都可以。

例如︰「我今天做了一件蠢事,但我沒有罵自己」、「我今天早上起床對自己微笑」、「今天早起幫全家做早餐」、「很享受今天在澆花的時候」⋯⋯等。只要你覺得是優點,它就是。

如果你一下子寫不出5個優點,邀請你每天寫下你的一個優點,這將成為你的「優點存摺」。當你下次又開始罵自己時,拿出來看一看!

3.降低自我要求

有些人在達成某個成就時,就會馬上為自己設定下一個目標。不過,這樣的人,不管怎麼努力,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這會讓你活得很辛苦。因此,學習適度的調整對自我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

參考上述的自尊公式,能幫助我們往「穩定高自尊」邁進。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你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書籍簡介

《你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作者:蔡宜芳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8

作者簡介

蔡宜芳 諮商心理師

專業訓練背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諮商心理學組碩士,國家高考諮商心理師
108年度若水學堂「家庭治療師培訓課程」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訓練課程共60小時
藝術治療相關課程共72小時

因為高中念了第一志願的音樂班,經歷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懷疑。大學念了輔導諮商,重新找到自我認同,找回那個快樂的自己,也因為走過這段歷程,更能理解個案的痛苦和掙扎,能陪個案走得更深。

有一對七歲和四歲的女兒,從她們身上發現哈哈大笑是多麼簡單的事。喜歡《小王子》說的:「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唯有用你的心。」相信「無論發生任何事,都無損於你生命本質的美好。」願我的文字可以陪你走一程。

曾服務的場域有高中職、社區機構、精神病房。現職為國中專任輔導教師,也是《親子天下》、《未來Family》、《媽咪拜》、《女人迷》的專欄作家。

各單位 親職講座、表達性藝術治療紓壓&自我照顧工作坊講師,帶領講座、工作坊超過三百場。主要專長為親職教養、自我肯定、原生家庭、情緒困擾、親密關係等議題。

已出版《先陪伴,再教養──讀懂孩子不愛念書、手機滑不停背後的困境,校園心理師給青春期父母的27則心法》、《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其中《先陪伴,再教養》一書獲選金石堂當月強推,以及文化部《Books From Taiwan》選書。

IG︰yvonne_counselor
FB粉專: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