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盧恰尼的祖母
在界定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時,許多人遭到我所稱的受誤導的目標蒙蔽。當人生目標是被不安全感驅動時,它可能成為問題而非解決方案。
不安全感驅使的目標是受誤導的目標,它們賦予這句話意義:小心你的期望,因為可能會成真。簡單來說,任何不安全感驅策的目標都與控制息息相關,而不是成就感。我們可能有範圍廣泛的各式受誤導的目標,罪魁禍首主要有三個:
一、金錢——把錢財累積等同安全和快樂
二、權力——將追求權力和勢力等同使自己無懈可擊
三、地位——把謀取地位視同與人親密、被愛和獲得敬重
受誤導的目標一:金錢
金錢訴求的唯有自私自利,而且會引誘人濫用它。誰能夠想像握有卡內基錢袋的摩西、耶穌或甘地?——愛因斯坦
35歲的銷售員丹尼斯對生活不滿且一事無成,以致夜難安寢,於是前來找我諮商,他認為我聽過他的故事之後,就能發掘出阻礙他過上富裕和成功生活的原因。結果證明,丹尼斯的目標是將方形木樁塞進圓形孔裡的問題,這是追求受誤導的目標者典型的表現——生活凡事都不符合目標,一切都達不到要求。以下是丹尼斯在首次談話時告訴我的事情:
我確實變得煩躁不安。我看到其他人開賓士,住在昂貴的房子裡,闊氣地花錢,而我還在省吃儉用。自從孩提時期,我就發誓長大後要成為大富豪。好吧,我成年了,也努力了。請相信我已經全力以赴,我不怕勞心勞力,事實上,我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然而,我的生活貧乏,妻子總是抱怨見不到我。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我們的生活就只是每個月努力支付帳單,我們需要錢!相信我,錢的確可以買到幸福。
丹尼斯並不是唯一認為金錢多多益善的人。他像多數人一樣相信錢財是美好生活的關鍵。然而,請想一想他犧牲了什麼,我們必須問,這樣值得嗎?他一週工作七天,難得見到醒著的女兒,他的婚姻開始顯露出遭到疏忽和受損的徵兆,最嚴重的是他感到痛苦萬分。儘管如此,丹尼斯覺得他比別人懂更多——他只需找到賺更多錢的方法。
你認識多少像丹尼斯這樣的人,追求永恆的胡蘿蔔——金錢? 在我成長的過程裡,母親往往祝願我不要賺太多錢。她真的這樣祈禱!我記得當時想的是,真是謝你了,媽!如今我已長大成人,能夠領悟她的智慧。她並非不希望我過得舒適或快樂,她知道錢會對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她是一位明智的女士。
受誤導的目標二:權力
權力是終極的春藥。——亨利.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美國前國務卿)
第二個受誤導的目標是追求權力或勢力,將之視為可使自己無懈可擊。不安全感是源於個人早期的發展過程,對權力的渴望可以有許多歷史根源,但通常涉及成長於被強勢的兄弟姊妹控制的環境,受制於專橫且處處設限的父母,或是處於受人壓迫的形勢,無論具體的發展條件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對許多自我否定或自卑而苦苦掙扎的人來說,權力就像是一種強效補藥。另一方面,假如你有幸在自主的環境中長大,可能不會有強烈的支配或操控他人的需求。
31歲的刺繡工廠主管葛洛莉亞在應對工人時感到自己無比強大,她很清楚工作機會稀缺,轄下員工都是對保有工作心存感激的非技術性勞工,而且自己掌握了聘用或解雇工人的權力。
葛洛莉亞的管理方法是訴諸恐懼,她經常折磨、威脅和羞辱手下工人。這種情況持續了許幾年,直到有一天某位女工的丈夫來找她談話,他說妻子懷孕了,醫生診斷說她正處於精神崩潰邊緣,如果她不能冷靜下來,有可能會失去胎兒,這個男人忍不住哭求葛洛莉亞對他的妻子寬容一些。
這件事觸動了葛洛莉亞的心弦。隨著時間推移,她逐漸感到自己失去控制,幾乎迷失了方向。她對待「女孩們」的絕對嚴厲方式逐步瓦解,雖然她努力對抗焦慮和沮喪,但這些並不是問題——只是她的症狀。她的問題在於錯誤地渴求用權力來使自己感覺內心並不那麼脆弱,權力給了她一種幻覺,讓她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掌控一切、安全無虞,以致她從未意識到自己變成了一個冷酷無情的霸凌者。
這是一個極端的案例,葛洛莉亞的故事告訴我們,如同春藥一般的權力極具破壞力,對於無能為力和內心脆弱而苦苦掙扎的人來說,擁有權力可能是一種心醉神迷的經歷。
倘若你覺得權力極具吸引力,或是發現自己必須主宰事情,那麼你必須留意了,你可能正像葛洛莉亞那樣,過著遭到不安全感扭曲的生活,而你永遠不會滿足於被不安全感驅策的生活。當你的快樂和幸福感仰賴自己對他人的支配時,如何能夠心滿意足?
受誤導的目標三:地位
人的價值不在於金錢、地位、身分或財產,那些都是無關緊要的東西。人的價值在於其品格、智慧、能力、活力、深厚感情、創造力、勇氣、無畏無懼、觀點、獨立自主和成熟。先生,你似乎十分看重前者,這表明你嚴重缺乏後者。——馬克.布林頓(Mark W. B. Brinton,領導力專家)
第三個受誤導的目標,是對地位的渴望。人們認為擁有金錢能夠買到安全,掌握權力可以獲取安全,享有地位能贏得安全。著名的神話學家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曾在一次訪談指出,他對一群高中生自述的目標感到憂心忡忡,因為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渴求「名氣和聲譽」。對於在社會上沒沒無聞、心生不安而咬牙苦撐的人來說,成名似乎有很大的吸引力。揚名立萬對大多數人或許有些遙不可及,但我們仍然可能享有不同程度的名聲。
地位有許多表現形式。以下是其中一些:
・擁有象徵地位的物件:房屋、汽車、名牌衣服
・表面上的關係(擺設的妻子或丈夫)
・頭銜(經理、總裁、醫生等)
・由不安全感驅動的社群尊敬(展示積極進取、智慧或聰明才智等等)
受誤導的目標,例如追求金錢、權力和地位,都是由不安全感驅動。它們是「從外朝內」的嘗試,意圖是讓自己感到更安全和掌控一切。然而,唯有「由內而外」的意識所驅使,基於自我信任和自發性的目標,方能帶給你持久的幸福。
地位宛如一種制服,可以是你向世人炫耀的東西,嘿,看看我,我真的很傑出。你呢?你是否穿著這類制服、是否試圖累積任何獎章、是否必須受人關注或尊敬?如果是這樣,你可以運用自我對話來抵禦不安全感的企圖。打造虛飾的顯赫地位並不是幸福的唯一機會,尋求地位從來與地位本身無關,而是試圖透過尋找人生的一種角色,來彌補你那深深的自卑感。
你是否被金錢、權力、地位或類似的幻覺困住?假如是這樣,現在正是時候挑戰這些源自不安全感的假象,認清幸福的真實面貌。記得:你並非尋求幸福,而是釋放幸福。
☛ 《不再內耗的自我對話:讓90%的焦慮、糾結、不安全感都消失的自我對話練習》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不再內耗的自我對話:讓90%的焦慮、糾結、不安全感都消失的自我對話練習》
作者:約瑟夫.盧恰尼(Joseph J. Luciani)
譯者:陳文和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05
作者簡介
約瑟夫.盧恰尼(Joseph J. Luciani, Ph.D.)
著名作家兼心理學博士,從事臨床心理學工作超過四十年。盧恰尼是暢銷國際的「自我訓練」(Self-Coaching)書系作者,這系列著作授權十國語言出版,並且有同名podcast節目「Self-Coaching」,分享他寶貴的見解和實用技巧,探索緩解生活中情感掙扎的革命性方法。
盧恰尼參加過四次紐約市馬拉松,還在懷俄明州尋找過恐龍化石,並且練習瑜伽和冥想。但他仍努力對抗焦慮和自我懷疑多年,因此他投身心理學,希望能找到解脫方法。他發現,如果將焦慮和憂鬱視為習慣而非心理疾病,可以用簡單而直接的方式處理,不需要無止境地剖析過去的「為什麼」,好比戒菸者不必知道自己為何抽第一支菸,只需針對當下的習慣(疑慮、恐懼和負面想法)逐步改變即可。
如果你想重新連結生活中的快樂,就要知道做什麼會加劇你的問題,以及如何阻斷這些行為。盧恰尼的Self-Coaching就是這麼簡單。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