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位朋友分享了一個故事。有一天他叫計程車,和司機一聊,沒想到司機大哥之前是個老闆、在老家開飯店。

剛開始的時候,他的飯店有50多個床位,生意挺不錯。但是他還想做得更大,就和人合夥,貸款開了間一百多個床位的飯店。然後,生意沒想像得好,到後來破產了。

他很無奈,把飯店轉讓給別人以後,算算帳,還欠人民幣400萬的貸款,就來上海開出租車還錢了。司機大哥說著說著,嘆了口氣。貸款開店的時候,完全沒考慮萬一賠了怎麼辦,就覺得想賺錢,那就開大店;仔細想想,一開始做生意其實也沒做明白,完全就是靠運氣。

可做生意,光靠運氣可不行啊!做生意,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個「萬一」就是風險,風險通常都代表不確定性、代表損失。包括這位出租車司機大哥,有那麼多前車之鑒,讓人看了就害怕。

但避開風險,就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如果你能準確分辨風險,並採取不同的策略應對,那麼在它背後,也可能藏著利潤和機會。今天,請讓我向你分享,幾個與風險共舞的方法。

就從,一個故事開始吧。

承擔風險

現在,假設老王開了一家購物中心,而老李開了一家節能燈工廠。購物中心,你遠遠望過去,金碧輝煌、亮閃閃的,很氣派。可是在氣派的背後,是每年老王要支付的一大筆電費。

假設一年人民幣100萬吧。每次看到這100萬,老王都覺得心疼,可是心疼歸心疼,燈還是必須開。不然一個購物中心,黑燈瞎火的,離得遠看不見、離得近看不清,誰會願意來逛呢?

有一天,老李找到了老王,說:「老闆,咱們購物中心照明的電費,是不是很貴啊?」老王一聽,煩得不得了,但他還是很有禮貌的說,確實如此,不知老哥有何高見?

老李說,據我所知,照明成本高的問題,很多購物中心也頭痛過,但他們已經解決了。哦?老王來了興趣,他們怎麼解決的?

「這些購物中心啊,把燈都換成了節能燈。這樣一來,電費能省出來一半呢。恰好,我手裡,有一批節能燈,不知道老闆有沒有興趣呢?」老李說。

老王想了想,好像還不錯,問多少錢。老李回答:「如果把咱們購物中心的燈,全換掉,差不多需要200萬。」

200萬啊?老王又想了想,一年電費也就100萬,換燈要200萬,有點捨不得。更關鍵的是,這個燈真那麼神奇嗎?如果省不下電費怎麼辦?老李看到老王猶豫,就繼續勸說不急,這批節能燈你先安上,我不要錢,等到了年底省下多少電費,分我一半就好。就這麼一年年的分下來,等我拿到賣燈的200萬,合約就算終止了。

老王仔細想想,節能燈到底節不節能,這事情有風險。但是這個風險不用自己承擔,電費省不了,就不給老李錢吧。所以,老王就很痛快的把合同簽了。

在這個故事裡,用節能費用支付節能成本的方式,就叫做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雖然老王害怕節能燈不節能,但老李心裡有數,這燈大機率能省下來電費,所以他選擇主動承擔風險來賺風險背後的利潤。

原本會被浪費的電費,變成雙方同時多賺的錢。但,如果風險不可控,甚至很高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轉嫁風險

風險很高的時候,主動承擔的後果,可能會讓人無法承受。或許,我們可以選擇把它轉嫁。讓我再講一個故事吧。

在這個故事,老王是一家工程公司的老闆,而老李是一家投資公司的業務老大。今年,老王公司經營效率不太好,還欠材料供應商好多錢。所以,他就想著要盡快找到案子做,先拿到一部分工程款,不然現金流太緊張了。

有一天,老王聽說老李負責一塊地,這塊地計劃投資好幾個億,可能要做一個商業案,類似產業園區的計畫。

於是他趕忙聯繫老李,問他有這好事怎麼不早說呢?「我想投標,設計、採購、施工全包了,簽一個總包合約,兄弟我今年全公司吃飯,就靠你了。」

老李微微一笑,說隨時歡迎,只不過你可要想好。因為,你如果接那麼負責的可不只是建設的範疇,你還得投資把運營的事情弄起來。那可是商業案,不是蓋好就完事的,還要有人進去才行。

聽到這裡,老王一下子就冷靜下來了。一片商業大樓很好、很大、很氣派,但如果蓋成之後沒人,就虧大了。老王想著,那我得再去研究一下。

所以,老王馬上訂機票,打算先去實地看看,等確定營運、也能賺到錢,再考慮接不接。這裡的傳統統包加營運,就是EPC+O(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operation),是設計、採購、施工及營運一體化的總包模式。

你可能會發現,它比之前的統包模式,多了一個營運的職責。如果老王只管建房子,不管營運,那麼到最後很可能會造成營運困難。比如,通道設計的時候沒考慮貨車進出、弄得特別窄,而入駐的企業很需要貨車來運送物料,就會很麻煩。

這時候,老李再找人來營運,如果弄不好他就會說是老王沒蓋好,而不是自己營運有問題。到時候,就很難分得清是誰的責任了,所以營運也由老王來做吧。在這裡,老李就運用了「轉嫁風險」的手段,轉嫁了營運不善的風險。

你可能已經發現,一旦和風險掛鉤,老王前後的思路就變了。他要先去調查、研究,而不是先接下案子再說。那麼能不能利用風險,設計更有效的合作制度呢?

分配風險

什麼樣的制度,能利用好「風險」呢?讓我舉個例子。微軟上海的辦公室,早期19樓有專門的員工餐廳。為了讓員工們吃飯方便,行政部門特地找了一家供應商,專門來做飯,午餐和晚餐都做。

自家的食堂、離辦公室近,很方便,所以員工們都喜歡在這裡吃飯。一開始員工吃得開心,行政部門就像老母親一樣,看得也開心。但漸漸的,行政部門發現吃飯的人變少了。原來,承包食堂的供應商想多賺點錢,但預算又固定,所以減少了菜色品項和人工的成本。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抱怨說吃膩了,能不能換換口味。

供應商每次都滿口答應,但實際卻沒什麼變化。怎麼辦?行政部門特別著急。終於有人想出個好辦法,找兩家供應商,分別負責午餐和晚餐。

這件事有個前提,就是來吃午餐的人,比吃晚餐的人多很多。所以做午餐賺得多、做晚餐賺得少,甚至很難賺到錢。

賺不到錢,怎麼會有供應商願意來接呢?這法子妙就妙在,有一個輪換機制。每過一段時間,行政部都要讓員工進行一次投票。投票內容是用餐口味、服務的好評比例。如果晚餐的好評率比午餐高,那麼兩家輪換。

做午餐的,員工們不喜歡你做的飯,你就不要做午餐了、不要賺這個錢了,去做晚餐吧。做晚餐的表現不錯,這段時間你來做午餐。

這個方法一出,供應商馬上就打起十二分精神、捲起袖子研究,如何把飯菜做的更好吃、如何拿到更高的好評率。最後大家發現,供應商做出來的飯菜,簡直比外邊的餐廳好吃不知多少,再也不像之前一樣了。

在這個故事里,行政部門把菜不好吃的風險,和供應商的利益掛上了鉤。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菜不好吃這件事出現的機率。所以,透過合理的分配風險,就能有效影響合作企業的行為,保證自己的利益。

想拿好處?可以。那請你先把風險擔起來吧。

最後的話

在創業路上,你總要和「風險」共處。它可能代表了不確定性、代表著今天的努力打水漂、代表著明天的目標沒意義,讓人恐懼。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但是如果我們冷靜下來,識別風險、利用風險,就有可能挖掘出風險背後的利潤和機會。怎麼做呢?

在風險可控的時候,承擔風險;在風險很大的時候,轉嫁風險;在設計制度的時候,合理的分配風險。

一邊恐懼,一邊又要保持開放尋求機會,這真的好難。但是再難,也要鼓起勇氣,主動走下去,因為世界其實很大,大到只要你願意相信資源是充足的,就總能找到風險背後的機會。

任何時候,我們都有選擇,那就是選擇積極主動。祝你,永遠充滿勇氣。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做生意,光靠運氣可不行啊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