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台灣、全球第一個合法音樂串流服務商KKBOX,18年來已走出海外,並擁有2大集團事業:做內容產業的KKCulture和做軟體科技服務的KKCompany Technologies。

KKCompany Technologies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王献堂,陪公司從20人成長到600人,當他們開始需要因應外在環境而轉型,他發現,帶團隊比定策略更難。這次的討論主題是:改變員工行為,從心態面還是管理面下手?

徐瑞廷(以下簡稱徐):你們今年初分割為2大集團,這18年來,成長中遇到的挑戰是什麼?

王献堂(以下簡稱王):挑戰的確很多,包括策略上和組織上的,但我發覺,在組織上面臨的挑戰更大。

第1是公司變大、變複雜以後的管理問題;第2是不同業態的管理,KKCompany旗下有3個產品品牌,除了本來做一般消費者(2C)的KKBOX,現在還有做2B的影音串流BlendVision和AI雲端科技Going Cloud。

做2C生意是用敏捷式開發(Scrum)的迭代工法;但面對企業用戶,準時交付是最重要的,且客戶不能容忍出現明顯錯誤,所以要用瀑布式(Waterfall)工法,但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

第3,商業模式不同產生的管理問題,比如資源和人才要不要共用?第4是跨國組織團隊的管理文化,其實會有很大的鴻溝。

徐:資源和人才共用的問題,你們怎麼處理?

王:一開始集團人才是不共用的,可是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開始去想綜效的問題,但想讓人才充分的調動,實務上非常困難。我們現在的方式是做企業內外包,用「內部轉撥計價」系統,讓2個團隊可以協作,可是事先要把協作內容、權利義務、KPI都說清楚,讓團隊彼此熟悉,期待下一步,就能夠整合為一個共用資源的團隊。

徐:你們做內部計價,是不是最終希望這個單位自負盈虧?

王:我們偏向從生產力的角度去思考,希望內部轉撥計價落實到個人,每個人都做工時紀錄,但目的並不是要去衡量他產出多少,要付這個人多少錢,而是想讓每個人都有成本效益的概念。

同時,我希望同仁不要依循過去的成功經驗,而忽略掉外面環境變化。我認為心態的調整,是公司能不能創新非常關鍵的因素。比如他本來熟悉敏捷工法,你要他接受瀑布式工法,甚至會有集體的不適應。

那怎麼辦?我們一邊去跟客戶溝通,容許部分彈性;一方面跟團隊溝通,篩選3、4個種子團隊,讓他們來帶頭,就會有部分的人願意跟上;若有人跟不上,整個組織其實就會有一個自然的汰換過程。我們是這樣來引導員工改變。

徐:你想改變員工的工法與工作思維,但BCG發現,轉型萬萬不可從試圖改變員工心態開始,強迫員工改變行為,那其實非常難。主要是因為員工的思考慣性難以打破,加上他們面對變化與未知,會擔心失去掌控權,對不確定性有所恐懼;而在公司這一頭,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其實會影響員工的思維,所以公司也需要重新審視既有的文化;再來,如果領導高層無法以身作則,員工也很難起而效尤。

我們的建議是:你必須先改變他的工作環境(Context),才有辦法改變員工的行為,再去影響員工態度。這個順序很重要,先從環境下手。針對你們的例子,第一個可從流程系統開始,你只要改變SOP,把改變固化到系統裡面,比方員工要在哪個系統輸入什麼值,才能進到下一關,利用一些IT系統讓員工必須得改變他的行為。

還可以利用職涯的升遷通道,不只用績效或KPI的角度來看,還可以把它拉長一點,意思就是我現在更鼓勵哪一種人可以往上爬。比方說敏捷跟瀑布式工法,必須是2種專案都做過3個以上的人比較有升遷機會,這樣大家就會比較主動願意改變。

先改變工作環境,才能有效轉換員工心態
(圖表製作者:羅惠萍)

再來是策略的設定,就是要溝通,讓員工知道為什麼我們必須改變工法,這點很重要。

還有績效管理,包括調整KPI或你們做的內部計價也是。然後是高層領導力,讓員工看到老闆鼓勵什麼、不鼓勵什麼,包括像你們找種子團隊來做給別人看。

接著是組織架構,大家是不是各自為政,能不能融合;再來,你有沒有設定一個關鍵角色來協助大家改變行為。最後,你的決策流程是不是公開透明。這8個就是改變工作環境的重點。

如今轉型變革已成企業常態,透過環境改變養成變革「肌肉」,對企業長期會有很大好處。

完整內容,請收聽「商周Bar」Podcast:https://linktr.ee/B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