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營收不是掉3成,就是剩3成⋯⋯」年前,我和一名加工廠的老闆閒聊,他滿臉愁雲慘霧,我真的很替他和他的企業擔心。如果老闆都這麼悲觀,員工這個年一定不好過。

台股上萬八,股民笑呵呵,但我身為一名輔導製造業的顧問,看到的卻是烏雲,而非艷陽。

我和另一名自行車零組件的老闆碰面,他說,歐美經銷商庫存滯銷的問題迄今未解,對今年展望憂心忡忡。

許多機械、自行車老闆,開年的共同心聲是,「今年肯定不好過」。不過,黎明前的曙光總是最黑暗的。

我最近分別參加台中工具機大廠永進機械的尾牙,以及高雄機械大廠東台精機的供應商大會,我看見在中、日廠商夾殺下,機械產業的一線曙光。

脣亡齒寒效應發酵,製造業廠商不再不顧供應商死活

台灣的製造業經常自掃門前雪,彼此競爭的時候毫不留情,但面臨外在威脅時,又能展現強大的團結力。

2001年自行車產業體認到台灣的自行車生產製造,面臨中國製造的威脅,組成了「A-Team」(巨大、美利達等13家自行車相關產業)。

2015年國瑞汽車的「TTT30活動」(Team Taiwan Toyota,30代表降低30%成本),是中衛體系(中心廠與供應商)因應Altis車型出口中東,可能導致訂單被取代而啟動的。

這兩個組織能夠在短短數年內取得進展,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危機感。

脣亡齒寒、同舟共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商業世界裡,站在不同角色位置上時就會有不同考量。特別是中心廠商作為「甲方」,往往容易給人壓迫感。

就拿流通產業來說好了,向廠商收取高額抽成,又有各種巧立名目的宣傳費用,廠商怎麼可能不私底下另謀生路?只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或許是這次危機感夠重,又或是新生代領導者們,有更開闊的視野胸襟。像是東台精機的副總經理嚴璐在供應商大會上,明確告訴大家未來的市場走向,也用數據消除大家對中國製零組件的擔憂。

永進機械總經理、工具機公會理事長陳伯佳,爭取政府資源更是不遺餘力,他用具體行動讓大小供應商們安心。他身為中心廠商,不會讓供應商獨自面對寒風刺骨的景氣,他會跟大家一同奮戰。

危機感激發出上下游的「共情」與「同心」

我過往在輔導的過程中,常發現角色被賦予不同KPI時,就會形塑不同的行為。例如,給業務員過高的個人獎金,這個誘因會驅使他關心能否把機台賣出去、能否賺取高額報酬,而不去關心客戶需不需要這個機台;這個高效能機台,會不會反而造成客戶產能過剩、甚至庫存堆積如山?

這些距離感,會造成客戶更多的浪費,進而影響客戶獲利,還會破壞與客戶間的信賴,最終以雙輸收場。

然而,我在東台精機的供應商大會裡,聽到一名鑄件廠老闆談到「淨零碳排」的未來趨勢,他主張輕量化是正確方向,但現行的計價方式卻以公斤來算,因此未來要有新的思維模式才行。

這名老闆的發言讓我大感欣慰。過去談錢傷感情,但機械業現在的黯淡前景, 讓「共情」、「同心」等能創造共贏的元素,逐漸被塑造出來。

因為共情有危機感,才能同心凝聚目標,「協力」的合作力道就能強大。從永進機械的尾牙與東台精機的供應商大會,我看到了上下游業者互相合作的更多可能,也看到黎明的曙光。讓我們一起加油!

責任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