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工作者的日常,是什麼樣子?

終於辭職了,不用再看老闆臉色,我終於可以只做想做的工作。好像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決定。

家人問我工作是什麼,我回「一樣,只是地點在家」,家人會臉色凝重的勸說:「不要吧,坐辦公室才好,人家都說接案做不了什麼錢,你這樣賺太少了。」

朋友最愛問的問題是:是不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沒錯,是睡到很晚,但也很晚睡。

發薪日到,聽說在公司上班的朋友們都收到薪水了,但我的業主啊,當初說好急件拜託幫忙,我也熬夜做完,怎麼到了撥款日,尾款還沒付?

到假日別人忙著去玩,但我只想享受業主安安靜靜的時光。

以前老闆只有一個,現在老闆有很多個——開始自由工作者生涯,我才知道,老闆有超短期,也有超長期,就看八字合不合。

每週最期待的就是開會——終於可以看到活人、跟活人說話了。

沒有收入會不安,那趕快賺錢就是了!

近幾天蠻忙的,兩天假日都在寫採訪記錄,最後完成了 20,000 字的紀錄稿,累癱。直到週一才有能量寫週記,準確說:是寫「自由接案半年」的總結。
我重新翻閱每週週記,發現前三個月的我,處於一種「多方嘗試中」帶點樂觀與自信」的狀態,很像蜜月期。但其實蠻多案子開了頭,卻沒有下文,後來我才知道,「開頭卻沒下文」正是業界常態,所以自由工作者想要心中安定,還是需要長期合作的案子才行。

以我的狀況來說,接近第三個月時,手上案源才穩定下來,變得不需要費心拓展,有三件合作已超過三個月的案子,更很可能會一路合作到明年。

剛成為自由工作者時,沒有什麼案子,心態上也正處於轉換期,就開始到處摸索。當時還去考了重機,爬了無數次山,日更寫文章。我想,即使做那麼多事情,心中還是不安、不定的,畢竟沒有固定收入,怎麼可能心安?

後來我聽聞朋友剛成為自由工作者、心中還很忐忑時,我都會建議,趕緊賺錢就好,藥到一定病除。

自由工作,就是不耽誤自己也不耽誤別人

踏入自由工作者生活的第三個月開始,我學會了「拒絕」。

有工作機會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拒絕?主要是因為,實在忙不過來,甚至晚上、假日還需要工作,做不了就盡早拒絕,以免耽誤別人時間。

不只是時間因素,我也會考量自己的興趣,以及合作價錢是否符合預期。不同種工作,會有不同的「拒絕排序」,比如說寫作類,多數是興趣不大、再來是價錢;網站案件,則是太忙、然後再考量價錢。

忙歸忙,每當周日晚上,我心裡還是會冒出「啊!明天是週一,幸好我不是正職,不用通勤去台北了」這樣的念頭,然後乖乖拿出筆電工作。

懂得取捨與平衡,才是真自由

成為自由工作者後,我更認識自己了。

以前的我,總喜歡把工作排滿,現在則更懂得把握當下,也會好好評估自己的現實狀況。如果這個月想多賺錢,那就會很忙,這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如果有朋友邀約出遊,當下就把握時間好好放鬆,回家再趕緊補上工作進度。

比如說,我有存錢目標,就會多接些網站開發的案子賺錢,生活上犧牲些娛樂時間,這就得認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我手頭上有個案子,是一年期,一個案子是到十月底,還有個長期網站開發合作,都是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也沒有理由中斷。這樣聽起來,是不是也很類似正職工作呀?

那要回去當上班族嗎?我自問自答的結果是:現階段,很難。

*本文獲「西打藍 Siddharam」授權轉載,原文連結(1)(2)

作者簡介

西打藍,曾任媒體業文字記者、網站前端工程師。於2020年成為自由工作者,建立《西打藍》個人品牌,協助客戶建立品牌網站、採訪寫作。曾受央廣、教育廣播電台採訪,開設「西打藍好內容有限公司」。

2022 年出版《修煉——全民服務的數位轉型》、《看海記事:基隆港職人生活誌》。在社群上,共分享三百多篇轉職、接案、創業歷程文,目前固定在IG@sidd.blue分享接案與創業生活。

責任編輯:陳柏燕
核稿編輯:劉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