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是一種很主觀的經驗,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因此你的經驗也會跟其他人不一樣。話雖如此,還是有一些共通的特點,每當你進入心流時就會觀察得到。

今天有許多工具可以用來評估和測量心流,包括心流傾向量表(Dispositional Flow Scale)、特定情境心流問卷(Situation-Specific Flow Questionnaire),以及活動心流狀態量表(Activity Flow State Scale,AFSS)。這些工具雖然在對照組實驗和觀察性研究中被證實很有效,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心力。在我看來,使用它們來判定我們在日常活動中是否達成心流,是很差的投資。

有一個更直觀的方法,秉持著80/20法則,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做出不完美但準確度合理的評估——我們只需要知道該尋找哪些跡象。

假如我們從來不曾確定自己是否達成心流,應該尋找下面描述的7個跡象。在我們的一生中,肯定都有個別經歷過這些跡象。然而,假如7個跡象一起出現,那幾乎可以肯定我們進入了心流狀態。

跡象1:行動不需要經過太多思考

 當我們做一件事,但缺乏必備的技能或知識時,我們會小心思考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會努力避免處理不當、失敗、得到他人的嘲笑或同情,我們會謹慎的規畫與執行。

反之,當我們進入心流狀態,行動起來會感覺毫不費力。手上的任務依然需要注意力,但是我們因為高度專注覺察、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因此焦慮感很小。

例如,回想你一開始學開車有什麼感覺。那很可能是令人緊張兮兮的經驗,你必須思考每一個動作,包括啟動引擎、打檔倒車、查看後照鏡等,一個錯誤就可能造成災難。

今天,開車對你來說是個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多年來坐在方向盤後方,已經使你非常熟練,給你很大的信心。你開車還是需要專注,但是你已經不需要思考每一個動作,這已經變成你的第二天性。

這感覺就像本能。

跡象2:感覺完全掌控

經驗、熟練和自信會產生另一種效果:我們在當下會感覺擁有控制力。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想要達成什麼,也能想像得到成果。我們感覺沒有任何東西受到命運的掌握,因為可能影響結果的每一項因子都在掌控之中。

例如,假設你是個技巧高超的廚師,正在準備一道已經做過數百次的菜餚,你熟悉每一種食材,精確知道某些食材應該烹煮和靜置多久,你可以在腦海中浮現出擺盤的樣子,覺得成品完全在掌控之中。

這種完全掌控的感覺其實是假象,因為外在因素有可能會干擾你,像是緊急狀況。可是,這一點很抽象,光是因為自己的經驗、熟練和自信而「感覺到」擁有控制力,就是進入心流狀態的跡象了。

跡象3:從事這項活動令人喜悅 

我們覺得這類活動很有趣、令人興奮和滿足。我們做這件事,是因為享受做這件事,不是因為感覺受到外在因素的逼迫。

例如,想想你最喜歡的嗜好,那可能是烹飪、閱讀或是跟朋友進行某一項運動。又或者,你喜歡攝影、玩拼圖或彈吉他。無論那是什麼活動,你做這件事情時很可能感受到深沉的滿足感,你感到放鬆、自信、投入,甚至可能發現周遭世界消失了,因為你全神貫注在這項活動之中。

當這個情況發生時,你很有可能已經逼近——或早已進入——心流。

跡象4:覺察力縮小了 

在清醒的大部分時候,我們會擁有寬廣的覺察力,注意力會因為內在和外在刺激而分散到四面八方。

例如,我們聽見同事在聊天,心裡會想他們在聊什麼;看見天空中厚重的雲層,會擔心回家的路上是否下雨;聞到很香的食物,才發覺自己餓了。

反之,當我們完全投入在自己做的事情,覺察力會緊縮,認知視野變窄,因此我們對眼前的活動有高度的覺察力,對周遭事物的覺察力則大幅下降。在這個狀態下,我們不太可能被內外的刺激所分心。

例如,儘管同事在附近,我們卻沒聽見他們在聊天;儘管好幾個小時沒吃東西了,卻可能忘記吃午餐或晚餐;儘管坐在窗邊往外看,卻可能完全沒意識到天氣。

我們所有的注意力都獻給了手邊的任務。 

跡象5:行動時完全沒有侷促不安

侷促不安有可能對我們的行動和決策帶來好處,例如,當我們犯錯影響到他人時,可能會感到不安。不安帶來的正面影響是,我們會產生衝動,想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並彌補(適宜的話)。

然而,在大多數的時候,不安會對我們帶來不好的影響,特別是如果無法控制它的話。它會佔據我們的腦袋,在我們試著融入、避免丟臉、實現他人的期望時,給我們造成壓力和焦慮,這對某些人來說可能令人疲憊不堪。

在完全專注和投入的時候,不安影響不了我們。我們行動時,不會擔心是否犯錯、他人的期望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內在的批評聲音不再壓抑我們的行動和決定,我們的恐懼感消失了,也會感到平和與自信。 

跡象6:時間認知消失 

如果你曾經做過很無趣的工作,就會知道一直看時鐘的感覺是什麼,每分每秒都以龜速走過,午餐時間(還有下班時間)好似永遠不會到來。

反之,如果你曾經在嚴苛逼近的期限之下工作,你在看時鐘的時候,感受很可能不一樣,你大概會備感壓力,不知道自己能否如期完成。

在這兩個例子中,你都擁有強烈的時間認知。假如有人問你現在幾點,你可能不用看時鐘就能夠回答他們。

然而,當你的心思完全被自己在做的事情所佔據,這種時間認知便會消失。你能覺察到當下,並且全神貫注在那一刻做的所有事情,卻沒注意時間的流逝。

你很可能處在心流狀態。 

跡象7: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我們每天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在沒有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完成的。我們或許知道自己那一刻在做什麼,卻不曉得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例如,我們專業的替上司準備好一份報告,卻不知道最後是誰會用到它、目的是什麼;我們參加某個體育聯盟的練習,但只是出自於習慣,而不是真正對這項運動或隊員感興趣;我們報名某些訓練課程或大學課程,卻沒有該如何運用所學的具體計畫。

來比較一下當我們行動時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心中有清楚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達成什麼,而且擁有適當的技能與知識,可以帶來那樣的結果,沒有任何不清不楚的地方。

這種心理狀態是通往心流的路徑。

本文摘選自臉譜出版《實踐心流的零基礎練習

書籍簡介


《實踐心流的零基礎練習:10步驟學會進入心流,增進生產力與表現,達成工作與生活目標、收穫快樂》

作者: 戴蒙.札哈里斯 Damon Zahariades
譯者: 羅亞琪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4/03/31

作者簡介
戴蒙.札哈里斯Damon Zahariades

生產力專家、時間管理策略顧問。曾在私人企業工作多年,多年來忍受了許多不必要的會議、同事之間的閒扯淡,以及滿是干擾的工作環境,最後決定自行創業。現在的他不僅著作等身,寫了不少有關增進生產力與管理生活方式的書籍,包括《極度韌性》、《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等,還擁有一個教導各位如何提高生產力的部落格:ArtofProductivity.com。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