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問我:潤總,據你觀察,那些能成大事的年輕人,都具備哪些特質呢?他們身上有沒有什麼共通點?
在我14年的職業生涯中,親自面試的人應該不下1千人了。看過的履歷還要更多,尤其是微軟上海早期擴張的時候。有的人,頭腦和履歷都非常優秀,可是走著走著卻慢慢變得平庸。而有的人,一開始並不特別起眼,十幾年後,卻做出了很大成就。他們身上確實有一些共通點。
1.擁有強烈的好奇心
你所能擁有的一切,都源自於探索;而探索的動力,都源自於好奇。我們每一個人,在孩童時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能那樣?為什麼會打雷下雨?為什麼有冬天夏天?為什麼蘋果會掉在地上?為什麼人孔蓋是圓的?為什麼印加文明沒有文字?
可是,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很多人都丟失了自己的好奇心。而那些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保持著童年那種強烈的好奇。正是因為這種好奇,驅動他們離開舒適圈,獲得更多新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邊界。
沒有好奇心的人通常不太願意動腦,他們滿足於待在舒適圈,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斷重複過去的工作,活在過去的榮光裡。
而擁有好奇心的人,就像一塊海綿。不斷吸收新的知識,獲得更大的成長。他們總是關心,更優秀的人是怎麼做這件事的?這件事還能做得更好嗎?這件事情背後的運行規律是什麼?聽到跟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反駁,而是產生強烈的興趣:咦?還有這種操作?他為什麼會這麼想?這背後有什麼合理性?
即便遇到讓自己利益受損的事情,他們的好奇心也會壓倒憤怒,去思考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是什麼?解決問題的關鍵變數是什麼?最優解法是什麼?只要有所收穫,他們就會獲得巨大的滿足。
因為擁有強烈的好奇,所以他們在追求成長的道路上,永不止步。也因此,他們總是樂意接受更大的挑戰。
字節跳動(旗下有今日頭條、抖音等app)的CEO張一鳴就是一個擁有強烈好奇心的人。他曾在採訪中說,他剛工作時,雖然只是一個程式師,但是只要產品上遇到問題,他都會參與。即使有很多人告訴他,這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這都源自於他的好奇和興趣,而不是公司的要求。
慢慢地,他累積的技能越來越多,成長的速度越來越快。從帶一個小組,到一個小部門,再到一個大部門,後來出去自己創業。
好奇心,是驅動一個人進步的最大動力。也是我們應該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的最大財富。它源於對自己知識缺口的敏感,以及填補缺口的強大動力,和不斷填補的巨大成就感。
那,如果已經丟失了孩童時的好奇心,我們還能再撿起來嗎?當然可以。當你對做一件事情缺乏興趣的時候,試試把內心的獨白從「這很無聊」,「這有什麼用啊」,改成:「我好奇如果我這麼做了,會怎麼樣?」這是一個神奇的問題,也許能夠幫你化「無聊」為「有趣」。
2.面對不確定性,選擇擁抱而不是懷疑
大多數人寧願擁有一個鐵飯碗,一輩子收入穩定,也不願意踏出舒適圈,擁抱一點不確定性,承擔一點風險。人們厭惡不確定性,是因為厭惡不確定性背後巨大的風險。但是,不確定性背後,除了巨大的風險,也可能是巨大的收益。
能成大事的人,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有不同的風險觀。他們並不是承擔風險的能力更強,而是看待風險的視角不一樣。他們不僅會把失敗的損失看作風險,也會把錯過的發展機會看作風險。所以,在面對不確定性時,他們更容易選擇擁抱,而不是懷疑。因為擁抱比懷疑,永遠多一次機會。
曾經有一位讀者留言說,自己36歲,步入中年,要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非常慌,怎麼辦?會慌是因為害怕失去,人到中年,除了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沒還完的房貸和車貸。現金流不敢斷,也不敢輕易離職,更別說轉換到一個全新的行業。中年人的慌張,我非常能夠理解。
但是能成大事的人,也許並不是這麼想的。他們會去思考:難道保持現狀,就能避免風險嗎?未來行業會不會走下坡?專案會不會進入瓶頸?不去新行業的機會成本有多大?除了慌張,他們能夠把不確定性轉化為自己的優勢。
他們會主動學習領域之外的知識,瞭解和自己領域無關的業務。然後做好準備,在適當的時機,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主動擁抱不確定性。他們甚至會興奮,相信未來有無限可能。
事實上,世界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不確定性就像空氣一樣,幾乎永遠存在。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主動擁抱不確定性,對我們來說,是很有好處的。暢銷書《反脆弱》說的就是這件事:如何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能成大事的人,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更容易選擇擁抱,而不是懷疑。因為擁抱比懷疑,永遠多一次機會。他們會把錯過的發展機會也看作風險。
3.相較於賺錢,他們有更大的目標和想像力
一些優秀的年輕人,畢業的時候偏向於選擇去國營企業、銀行,因為能解決北京戶口,或者享受買房福利。這無可厚非。在一線城市,能夠有房有車有戶口,已經是很多人想像中很好的生活了。
但是你會發現,那些能成大事的人,他們的目標和想像力遠不止於此。他們會發自內心地覺得,長遠來看,只要我能夠創造巨大的價值,那麼車房戶口,早晚都會有的。這些都只是附屬品。
最關鍵的是,我要不斷成長,累積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變得稀缺,有能力去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他們不會在乎剛畢業幾年的收入,他們在乎的是眼前的工作是否能給自己帶來最大的成長。
相反地,如果剛畢業的時候,你的目標就是在北京買一套房,早日賺夠頭期款。那麼你可能就會想盡辦法賺錢、存錢。你的一切決策,都聚焦在頭期款上。一個兼職,哪怕沒什麼成長,只要能賺錢就去做。一個有價值的培訓,但是要花不小一筆錢,那就選擇放棄。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短期收入不高,但是長期可能有巨大收益,不確定性太大了,還是算了吧。
幾年之後,這樣做確實攢了不少錢。看上去雖然賺了,但可能是虧的,因為你放棄了不少成長的機會。
這個世界很奇怪,你奔著錢去,卻往往賺不到錢。這個世界也很公平,你選擇了賺小錢,就反而賺不到大錢。所以想要成大事,就要有更大的目標和想像力,專注於創造價值,而不是創造財富。賺錢,只是一個順帶的結果而已。
4.延遲滿足,極度自律
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張一鳴說:「我最欣賞自身的特質是延遲滿足感,而最大的延遲滿足感,是思維上的。我比較保守,比如很多公司花錢都是為了再融資,而我總是預留足夠的錢。保守的本質是因為我很相信延遲滿足感,如果一件事你覺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後delay一下,這會讓你提高標準,同時留下了buffer(緩衝)。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延遲滿足感本質是克服人性的弱點,而克服人性的弱點,是為了更多的自由。」
能夠延遲滿足的人,往往極度自律。
今天空出來了2個小時,你會選擇學一些新技術提升自己,還是玩一下遊戲獲得即時快感?延遲滿足的人,會選擇提升自己。今天是運動日,該去跑步鍛鍊了,但就是不想跑,怎麼辦?延遲滿足的人,會說「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能夠延遲滿足的人,堅持長期主義,他們要的是未來的收益,而不是今天的快感。在這個世界上,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很平淡,很枯燥的。Highlight的只有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那幾秒而已。
就像去走戈壁。去之前,你可以說你的內心被一種東西牽引著,你嚮往蒼茫的戈壁。但是,當你真的走在戈壁上的時候,你會發現,哪有什麼東西在牽引著你。放眼望去,全是沙石。哪有什麼「大漠孤煙直」的意境?更別說什麼移步換景了。就算你徒步5個小時,景色也一點變化都沒有。荒無人煙。你所能做的事情,特別枯燥,就是邁完左腳,再邁右腳。
在這種時候,如果你懂得延遲滿足,堅持長期主義,你就會不斷鼓勵自己,堅持走下去。延遲滿足,能夠讓你在日復一日的枯燥中,不至於選擇放棄。
那,怎麼才能做到延遲滿足?
當你覺得一件事情完成度很高,準備見好就收的時候,不妨再等一等,看看後面是不是還藏著什麼驚喜。當一件事情對你很重要,但是你又不想做的時候,不妨告訴自己:我先做10分鐘試一試,看看會怎麼樣?一旦你真的去做了,你就會發現,其實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痛苦。
5.不怕犯錯,善於自省
很多人不願嘗試做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有一個原因是:害怕犯錯。他們認為犯錯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這代表自己的能力不行。但是,能成大事的人,並不會這麼想。
他們會認為,只要不是什麼致命錯誤,犯一些小錯,反而是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又有機會可以提升自己了。他們會從錯誤中學習,以便下一次能夠做得更好。他們並不害怕別人覺得自己能力不行。他們反而會大方承認,是啊,我現在就是能力不行。但只要我不斷總結和提升,我總有行的那一天。
他們懂得:成功,要多從外部找原因。而失敗,要多從內部找原因。不怕犯錯,善於自省,不斷改進。這樣的人,沒有天花板。
最後的話
- 擁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決定了你會不斷拓展自己認知的邊界。
- 敢於擁抱不確定性,這能讓你有機會碰到大機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 有更大的目標和想像力,這決定了你在面對短期收益的時候,不會固步自封。
- 延遲滿足和極度自律,這決定了你在日復一日的枯燥中,有耐心走完全程,不至於中途放棄。
- 不怕犯錯和善於自省,這能讓你不斷升級反覆運算,你的成長會比別人更快。
這,就是優秀人士身上的5個特質。與你共勉。希望我們都能不斷成長為心目中那個,最好的自己。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能成大事兒的人,都具備這5個特質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