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市場將對你的技能賦予不同價値。比起你的技能較司空見慣的產業,若雇主或客戶認為你的專業能力很罕見或獨特時,他們會願意支付更高費用。關鍵在於情境——你可以向不同產業提供相同的技能,藉此大幅提升潛在收入

「如果你能幫我們,就付你800萬美元!」

2020年,我在歷經十年起起伏伏,成功打造出一家與全球知名廠牌合作的社群媒體行銷公司後,告別了執行長職務,並開啟了一段自我探索之旅。

辭職後不久,我便宣布不再從事行銷工作,我強烈渴望探索不同產業未涉足過的領域。

我渴望能為整體社會挑戰貢獻一己之力,而不僅僅是幫助企業提高運動鞋、碳酸飮料或電子產品的銷售量。

我辭職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球陷入封城狀態,許多人心裡惶惶不安,心理健康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討論焦點。由於有了大把時間,我開啟了一場數位冒險,在網路上探索各類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有趣主題,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迷幻藥的世界。

就在我深入探尋迷幻藥的世界幾天後,我收到了工作上的熟人發來訊息,他詢問:「嘿,史蒂文,能幫我轉發一下這條推文嗎?」

我大吃一驚,他發來的連結是一家迷幻藥公司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的新聞報導,而我最近一直在研究這家公司!

於是,我回覆他:「我過去幾週一直在研究這家公司,對它很感興趣,你參與其中嗎?」他回答:「我是最大股東,現在手邊還有一個類似計畫在進行,你有興趣的話,希望你能來幫我們做行銷!」

我回他:「我們找時間聊聊吧。」於是,我們當週便安排了午餐會議。我僅僅花了數小時了解他們的公司使命、與高層團隊會面,並參觀他們的工作內容後,心底便篤定自己想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這家公司屬於生技產業,其中不乏一些在實驗室裡穿著白色長袍的聰明人,可謂人才濟濟,但卻少有善於打造動人故事的頂尖行銷人才。

該公司希望IPO能籌集數十億美元,有鑑於此,有效或無效的敘事和行銷也許會決定其估値高低。而我正好擁有他們需要的專業知識。

我擁有跨數位平臺的經驗,而且幾乎與各行各業的知名品牌都合作過,可說是幫助他們克服行銷挑戰的不二人選。我們會面一週後,我提議在IPO前9個月加入該公司。

第二天,我醒來時收到了一封來自這家公司的電子郵件,主旨為「薪酬方案」。我在閱讀內容時,難以置信的瞇起了眼睛。除了月薪之外,他們還提供我潛在價値高達600至800萬美元的股票選擇權,讓我帶領他們的行銷工作9個月,直到公司上市。這個條件超乎我預期10倍以上。

為何相同的技能,可以獲取不同報酬?

這一刻,我學到了4個關於技能價値的深遠事理。

1.技能沒有固有價値

我們的技能一文不値。正如常言道,價値端看他人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2.技能的價値取決於所需的情境

每項技能在不同產業都有不同價値。

3.技能感覺越稀有,人們越看重

在生技產業,我精通的社群媒體和行銷技能有如未經雕琢的鑽石,相當稀有,因此生技公司十分樂於支付高薪。

然而,當我在先前職務向電商、消費品或科技業等產業出售相同技能時,技能的感知價値明顯下滑,原因是我的技能在這些環境下更為常見,意味著我能收取的費用只有生技客戶願意支付的十分之一。

4.人們評估技能價値的方式,主要根據他們認為你的技能所能創造的價値

這家生技公司首次公開發行有機會籌集數十億美元,在利害關係如此高的情境底下,我的技能對於公司估値高低事關重大,他們自然願意為如此重大的影響付出相應的費用。

回顧先前職涯,我意識到,我使用相同技能來行銷洋裝、T恤和配件等消費品時,為客戶創造的財務報酬,比起這家生技公司的潛在報酬,可說是小巫見大巫,過去收到的費用自然相對微薄。

一般常見的誤解是,獲得加薪的唯一途徑是從現有職務爭取升遷,或在相同產業內謀求類似職位。然而,更有效且潛在報酬更大的方式,也許是將個人技能移植到全新的情境(即不同產業),為雇主帶來更大價値。如此一來,你目前的技能也許會被視為更稀有的商品,價値也水漲船高,進而提高你本身的價値。

一樣的技能,換個環境薪水就翻30倍

情境影響價値感知最明顯的例子,也許是《華盛頓郵報》在2007年進行的一項社會實驗。

某個熙熙攘攘的一月早晨,國際知名小提琴家Joshua Bell身著普通服裝,喬裝成街頭藝人,出現在華盛頓特區的地鐵站。他演奏了約45分鐘,用他的史特拉迪瓦里琴(Stradivarius)演奏了6首古典樂曲,這把小提琴當時價値350萬美元。

在他的表演過程中,只有7個人停下來聽了至少1分鐘,貝爾只賺了52.17美元——比起他在全球最負盛名的音樂廳演出時每分鐘數千美元的收入,可說是天差地遠。

這則故事突顯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經常忽略事物的價値,也引發眾人質疑我們能否在日常生活中眞正欣賞和獎勵人才。

2021年,我與一名摯友分享了這個故事與我從中獲得的啟示,這位好友當時事業陷入僵局,厭倦了總是付不起房貸,但又似乎天天都在工作。他那時從事平面設計工作,在曼徹斯特設計夜店傳單和當地企業商標,每張圖收費約在100至200英鎊之間,平均年收入約為3.5萬英鎊(約新台幣145萬元)。

我們談話過後幾週,他下了一個大膽決定,要到新環境出售他的技能。於是,他搬到了杜拜,並重新定位他的設計服務,著重於奢侈品牌和區塊鏈科技公司。

他在杜拜的第一年,就賺進了45萬英鎊(約新台幣1873萬元)的收入;2023年,他與新合夥人的收入合計預期將超過120萬英鎊(4996萬元)。同樣的平面設計技能,僅是在不同情境下出售,收入便高出了30倍。

「想成為業界的頂尖好手,你不需要在任何事情上勝出,只需要擁有各種罕見且互補的技能──你所屬產業看重、且競爭對手缺乏的技能。」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執行長日記:關於事業與人生的33條法則

書籍簡介

《執行長日記:關於事業與人生的33條法則》

作者:史蒂文·巴列特(Steven Bartlett)
譯者:張嘉倫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05

作者簡介

史蒂文·巴利特(Steven Bartlett)

屢獲殊榮的英國企業家,同時也是40多家公司的投資人、演說家、暢銷書作家和內容創作者。他主持了歐洲最受歡迎的播客節目「The Diary Of A CEO」。年僅22歲時,巴列特就成立了全球數位行銷公司Social Chain,並於27歲時推動公司上市。他也是舊金山軟體公司ThirdWeb和創新行銷公司Flight Story的共同創辦人。

曾登上《富比士》、《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金融時報》和《衛報》的專題報導,也擔任過《FT Edit》客座編輯,並入選《富比士》「30 Under 30」傑出青年榜,同時也是BBC電視節目《龍穴》(Dragon's Den)最年輕的評審投資人。

他曾於聯合國、SXSW、TEDx等地演講,並與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VTEX Day同臺演說。他的首本著作《快樂性感的百萬富翁》(Happy Sexy Millionaire,暫譯)榮登《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暢銷榜第二名。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