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不會因為受到忽略而不存在。

在企業用人上,普遍存在著「限35歲」這個事實,除非沒人可用,否則超過35歲就過了保鮮期,比較少列入考慮名單。但是台灣社會營造出來的氣氛,好像是不論任何年紀都歡迎你來應徵,這有如給年輕人打嗎啡,沈醉在假象裡,也就對年紀不以為意,以致容易錯過第一個求職的黃金10年。

最近一位32歲女生問我,考研究所好不好,可是等她畢業不就35歲?我好奇是哪個研究所,值得她在這個既關鍵又尷尬的年紀,放棄工作去讀書,她回答:

「我想念行銷。」

做了2年行銷,不上不下,她認為應該是學歷不夠所致。我想,全台灣的行銷主管都會跟我一樣想法,問題不是出在學歷,而是出在表現與績效。不過如果她辭職去讀了,就真的是會把事鬧大了,因為畢業時已經35歲!

問題是沒有企業會明白說出來,超過35歲的新人或菜鳥不用,因為這與勞基法牴觸,罰金是30萬至150萬元,沒人惹得起。然而不明白說,不代表不存在,而是鑽入地下成為潛規則,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就會輕忽年紀的重要性。

企業用人期限:35歲

我常去大企業對主管們演講,最愛問他們,幾歲還會錄取新人。不騙你,從北到南、從南到北,25歲有人舉手、30歲有人舉手,35歲就沒人舉手,無一例外。這個調查結果,有嚇到我。有位同學在獵頭公司做10年,資深而專業,我忍不住去問他:

「你們推薦人才,都推薦到幾歲?」

連一秒都未曾猶豫,他馬上衝口而出:

「35歲。」

天啊,這麼年輕!不會連高階主管也限制35歲吧?他的回答依然一槍斃命:

「儘量不超過40歲。」

後來,有一位朋友在全球人力仲介這行業數一數二的公司任職,做獵頭近20年,由於獵頭生意不如往昔,加上台灣公司被邊緣化,組織縮編,把他資遣,那年他46歲,想要創業。可是中年創業有可能危及財務,有難以翻身之虞,於是我問他:

「你在獵頭界的人脈豐沛,要被推薦應該比別人機會多,為什麼不試試再去找個工作?」

他居然搖頭說沒用的,看著我一臉驚詫,他繼續解釋,就因為他了解這一行,所以心裡有數,知道自己早過了被推薦的年齡,即使同行的朋友是會幫他一起放在名單裡,也不過是—

「湊人數,陪榜用的。」

因為無知,所以輕忽

這樣的用人潛規則,在台灣未曾浮上檯面,讓年輕人明白企業有這條鐵律,是說不出的秘密。相反的,整個社會風氣不斷鼓勵年輕人去做各式各樣的自我探索,生涯不時中斷,像是延畢、壯遊、打工度假、讀研究所、創業等,這個拖一下、那個延一下,不小心就錯過35歲,求職便會變得困難許多。

在過去,生涯是線性發展,很難回頭,比較像是用錄音機聽音樂,想要回頭聽某首歌,倒帶要忙上半天,很難對得準。所以父母那一代大都一路求學,畢業之後工作,3、40年後退休,接著便是養老。到了現在,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比較像是用手機聽音樂,愛聽哪一首就點選哪一首,跳來跳去,切換容易。

這麼一來,當有人方向模糊不清、個性缺少自律,就會像不專心的孩子,坐在書桌前大半天,始終讀不完一科,結果便是錯過時間、違反企業用人的潛規則而不自知。不同的是,在中國,大家都明白這個用人鐵律,稱為「35歲現象」。我認識一個從台灣去的女生,在一家大媒體工作,跟我說:

「在這裡,很明顯感受到年齡的焦慮,覺得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一天比一天失去競爭力,所以非得特別努力不可,就是要跟年齡逆著來才行。」

隔著微信,當時我還無法深切感受到她內心的強烈不安,直到近日在母校聽一位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講中國詩學,席間有4位同學踴躍發問,其中2位用中文,再透過即席翻譯;另2位直接用日語,再用中文說一遍問題,從口音聽得出都是大陸人。

這是中文系耶,光是用日語發問,兩邊的競爭力立見分明,我內心震撼不小。還不止於此,坐在我旁邊的中國女生來讀博士班,才24歲!而且已經先在新加坡拿了中文碩士。我覺得奇怪,不在中國大陸讀中文,幹嘛捨近求遠,跑到新加坡與台灣讀,沒想到她的答案竟是—

「我要趕在35歲前進到大學教書,因為大學只用35歲以下。」

這世界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

她費了一番唇舌跟我說明,在中國讀中文碩士要花3~4年,於是她繞道到新加坡,只要1年。接著若是直接回中國,需要學歷認證,要再花1年,她就來台灣,預計5年取得博士學歷,再回到中國,只要做一次博士學歷認證即可。算一算,大約30歲便可以完成這件大事,接著便有充裕時間申請學校的教職。

多麼會算計啊!多麼不想浪費一分一秒啊!難怪我看中國大陸有些書或社團,都在教人「趁早」,像是趁早覺醒、趁早定位…是不是和台灣的年輕人大相逕庭?之所以有這樣的差異,就是台灣未曾讓年輕人明白一個事實:就業是有年齡限制的,才會使得年輕人以為手上握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一點都不心疼。

這是標準的「養、套、殺」,用甜言蜜語把年輕人餵養得毫無現實感,在粉紅泡泡裡長大,以為這世界不論走到哪裡,都是雙手張開歡迎年輕人,任由他們愛怎麼做就怎麼做,以致一步一步逐漸失去警覺性,不知不覺被套住,當時間一到,再把他們無情殺了。這就是18世紀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說的:

「相信謊言的人,必將在真理之前毀滅。」

遺憾的是,人性普遍寧可聽100句謊言,也不想聽1句他不願聽的真話,因為謊言是美麗的、真話是醜陋的。即使如此,世間最殘酷的莫過於時間流逝,金山銀山都換不回來。35歲,就像灰姑娘的半夜12點,一切將會變不見,算一算從畢業起也不過10年,真的沒有多少青春可以蹉跎,趁早覺醒、趁早定位吧!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