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金句:
即使每天手上有3/4的工作時間,如果只能零碎地這裡花15分鐘、那裡花半個小時,仍然毫無用處。

如果管理者記錄和分析自己運用時間的方式,然後試圖管理時間,他就會知道他能花多少時間在重要任務上。有多少時間是他能「自由支配」的,能用來完成能產生實質貢獻的重要工作?

無論管理者多麼無情地刪除浪費時間的活動,都不會有什麼關係。

我所見過最會管理時間的人是一家大銀行的總裁,我曾經和他共事2年,輔導這家銀行改善高層組織架構。在那2年期間,我每個月和他碰一次面,每次討論1個半小時。這位總裁總是在討論前預先做好充分準備,所以我很快也懂得事先做好功課。

每次開會,議程上一定只有一個討論事項,但討論進行了1小時又20分鐘時,總裁就會轉過頭來問我:「杜拉克先生,我想你現在最好做個總結,並且告訴我們接下來應該做什麼。」在我走進他的辦公室1個半小時後,他一定站在門口,和我握手道別。

如此這般過了1年後,我終於忍不住問他:「為什麼開會時間總是以1個半小時為限?」

他回答:「很簡單,我發現我的注意力只能維持1個半小時。如果我討論某個議題超過1個半小時,就會開始重複之前說過的話。同時,我也了解,重要事情通常都必須花1個半小時,才能討論清楚,如果花的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了解討論內容。

每個月,在我待在他辦公室的那1個半小時內,從來都沒有任何一通電話干擾,他的祕書也從來不會探頭進來,表示某位重要人物緊急求見。

有一天,我問他這件事。他說:「我給祕書嚴格的指示,除非是美國總統蒞臨或內人要找我,否則她不能讓任何人打斷我們的談話。總統幾乎不會打電話給我,而內人也很了解我的脾氣,所以祕書會先替我擋掉其他事情,直到我開完會再談。然後我會在會後花1個半小時的時間回電,並且檢視每一通留言。我還從來沒有碰到過任何連90分鐘都不能等的危機。」

不必說也知道,這位總裁在每個月會議中完成的事情,遠遠超過其他許多同樣能幹的管理者整個月開會所達到的成就。

即使這麼有紀律的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花在不太重要卻不得不做的事情上,包括接待「順道來訪」的重要客戶、參加沒有他也開得成的會議、做日常營運的決策(這類問題根本就不應該上達像他這樣的層級,但往往還是層層上報)。

每當某位高階主管聲稱,他有一半以上的工作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時間要用在什麼地方,我聽了之後,很確定他一定不清楚自己都把時間花在哪些地方。

高階主管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用來處理重要事務的時間,通常都不到1/4,但這些事務往往能產生實質貢獻,是公司聘請他坐在這個位子上的主要原因。每個組織的情形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政府機構,政府高官在毫無生產力的活動所花的時間,遠超過其他大型組織的主管。

管理者的層級愈高,他無法掌控的時間比例就愈高(同時花下去的時間也無法產生實質貢獻)。組織規模愈大,就需要花更多時間凝聚組織各個部分,保持溝通順暢,而不是花時間在發揮組織功能和產生實質貢獻上。

因此,高效能管理者知道他必須整合可支配的時間。他知道自己需要大量的完整時間,分割成片片段段的零碎時間沒什麼價值。即使只是每天工作時間的1/4,如果能整合成完整的時間,通常足以將重要事務處理完畢。

但即使每天手上有3/4的工作時間,如果只能零碎地這裡花15分鐘、那裡花半個小時,仍然毫無用處。

因此時間管理的最後一步,就是整合好管理者通常能自行控制的時間。

這樣做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通常是高階主管)每個星期有1天在家工作,編輯或科學家就常用這樣的方式來整合時間。

其他人則一星期安排2天(比方說星期一和星期五),完成所有操作性工作,例如會議、評估、問題討論等,把其他三天早上空出來處理需要持續進行的重大事務。

前面提到的那位銀行總裁就是這樣安排他的時間。他在星期一和星期五召開營運會議、會見高階主管討論當前問題、接待重要客戶等,把星期二、三、四的下午空下來,預留給臨時可能出現的任何狀況。

而當然,總是會有一些事情冒出來,不管是緊急問題、或銀行的海外業務代表、或重要客戶突然來訪,或臨時需要去華盛頓出差。但是,他刻意把這三天早上留下來處理重要事務,每段時間都預留90分鐘。

另外一個常見的方法,是安排每天早上在家中工作一小段時間。

在卡爾森(Sune Carlson)教授的研究中,其中一位效能最高的管理者每天上班前都花90分鐘待在書房中,不接任何電話(雖然這表示必須很早起來工作,才能準時進辦公室)。

有要事需要處理時,許多人都喜歡把工作帶回家,吃過晚餐後再花3小時處理公務,但上述的方法效果好得多。因為到了晚上,許多主管都已經累得沒有辦法好好完成工作。中老年人當然還是早睡早起精神比較好。大家之所以喜歡下班後把公事帶回家在晚上處理,其實是最糟糕的原因:這樣一來,管理者就可以不必好好管理白天的工作時間。

大多數人整合時間的方式,都是試圖把比較次要、較無建設性的事情集中在一起,從中挪出一些可以運用的完整時間。不過這樣做的效果有限,一般人在心裡和在行程上最看重的仍是比較不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即使沒有什麼實質貢獻、卻仍然必須做的事情。結果,為了應付新的時間壓力,往往就犧牲了應該運用可支配時間來完成的事情。

幾天或幾個星期內,所有可支配的時間再度消失不見了,被新的危機、新的緊急狀況、新的瑣事一點一滴地消耗掉了。

高效能管理者會務實地估計他們真的能掌握的自由時間有多少,然後安排可連續運用的合理時間。如果他們後來發現其他事務佔據了原本保留的時間,他們會重新審視時間紀錄表,刪除一些比較沒有生產力的時間需求。正如前面所說,他們明白,刪減再多活動都不為過。

所有的高效能管理者都不斷做好時間管理,不但持續記錄時間用途,還定期分析自己的時間運用方式。他們會根據對可支配時間的判斷,自己設定重要活動的完成期限。

我認識一個效能很高的人,他手上隨時掌握2份清單,一張上面列著緊急事務,另一張則是必須完成的麻煩事情,每件事都有截止期限當他發現錯過截止期限時,就知道自己又沒有好好掌握時間了。

書籍簡介

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暢銷新裝版)
The Effective Executive:The Definitive Guide to Getting the Right Things Done
作者: 彼得.杜拉克
原文作者: Peter Drucker
譯者: 齊若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10/30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1909-2005)

1909年出生於維也納,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國際公法學博士畢業,曾擔任報社記者、大學教授、管理顧問,2002年獲美國總統頒發最高公民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

畢生著作超過40本,包括《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彼得.杜拉克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聖經》、《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等書,發行遍及全球130多個國家,涵蓋管理、經濟、政治及社會學等各方面。

他是第一位深入探討「管理」的學者,更是首位提出「目標管理」、「顧客導向」、「知識工作者」、「後資本主義社會」等原創概念的人,其前瞻性的觀察與洞見影響無數人,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本書是他奠定不朽地位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蘋果首任品牌行銷長蓋伊.川崎(Guy Kawasaki)以及推特共同創辦人伊凡‧威廉斯(Evan Williams)更將此書列為推薦必讀書單。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黃楸晴

☛MBA明星講師開講、企業如何戰勝不景氣,都在《商業周刊》管理趨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