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一位新創公司的同業說,她有一個募資問題想請教。我上一次見到她是6個月前,那時她剛開始籌集A輪融資。我問她,現在情況如何?

她說,好消息是,她已經完成了理想目標金額的2/3。這在疫情大流行的封鎖警戒期間,相當不容易,她感到很欣慰。但問題來了,她現在發現:自己能籌到的錢,似乎比預期中更多。

她說,前陣子她被介紹給一位非常支持年輕一代的天使投資人,對方是認識她父母的家族朋友,看了她的商業計劃書後,他提出非常慷慨的投資金額,比她剩下的1/3還大得多。

她該怎麼辦?因為他是一個受人尊敬的長輩,也是一個家族朋友,她不想失禮,但她也在想:是否該拒絕他的投資?是否該只要求對方提供1/3的金額以完成這一輪融資?她的朋友們都建議她,別人想給你錢,直接拿錢就是了,不用多問。但她很猶豫。

融資金額多於預期,不該「張手接受」?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了解她目前的情況:她最近一輪的募資要結束了,她是否有任何重要的里程碑?她會在未來幾個月內達到嗎?公司能夠損益兩平,或成長到一定規模嗎?

接著再深想一層:她最初的募資金額足以達到這些里程碑嗎?她的董事會怎麼想?她現有的投資者是否會在意額外的股權稀釋?最重要的是,創辦人本人呢?她自己是否仔細計算過自己未來1到2年的所有營運費用和需求?她是否確認過最初的募資目標?這個原始金額是否讓她感到自在?還是不太有自信?

假設,她對原始設定的目標金額很有信心,而她現有的投資者也批准了這個最初的目標,現在這筆額外的資金注入,會讓股權被稀釋,投資者可能不會太高興。

假設,她認為最初的款項規模可以至少維持18個月,她可以用這些時間來實現營運里程碑,這樣她就可以在下一輪募資中展示很多東西,以更大的規模、更好的表現帶來更高估值。

在這種情況下,是的,她清楚自己不需要這筆錢,她也清楚自己可以在12到18個月後,會達到她承諾的里程碑,帶著更好的業績和更大的公司規模來進行下一輪融資。那麼,她應該盡可能禮貌地向那位天使投資人解釋這些細節。試著讓他明白:這一輪她只需要他的一部分錢,非常歡迎他在下一輪再次跟進。

沒有錢是免費的

很多人會說,有人想給錢,為什麼不接受呢?我們不應該盡可能多拿錢嗎?理想的原則是,對於每一輪募資,做好功課、研究,並對下一階段的營運目標極具信心,我們就拿自己需要的錢,剛剛好就好。

如果我們拿得少,當然我們只會有較少的時間來實現我們承諾的目標,因此在達成下一階段目標之前可能會用完錢。但如果我們拿得多了,那麼現有的投資者和董事會可能會立即做出負面反應,並對我們未來的決定不信任。同時,它會稀釋所有現有投資者和原始創始團隊,這可能是不必要的。

此外,如果我們在本輪中拿了太多錢並且太快燒光資金,那麼在下一輪募資,我們可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要去解釋:為什麼我們在不需要的情況下就拿了這麼多錢?為什麼我們過去12到18個月的收入或規模績效與我們所花費的資金數量不成比例?為什麼會以比我們最初計劃還要快的規模成長?

額外的錢聽起來不錯,但沒有錢是真正免費的。

當然,這條規則也有一些例外。例如,當我們認為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嚴重的衰退,未來1到2年的募資可能極具挑戰性。或者突然的外部因素,例如很長時間的封鎖或戰爭,使獲得融資、貸款或外部資金變得更加困難,並且產業內的許多公司可能會耗盡資金,那持有額外現金就變得很重要。

但在正常情況下,整體募資原則很簡單。我們應該只募我們需的金額,剛剛好就好。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