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未解,國際運價大漲,加上第三季是航運旺季,台灣貨櫃三雄的股價是否後勢看好?答案是,未必,這涉及不同面向的力道拉扯。

台灣貨櫃3雄,營收、股價表現已提早反映
(圖表製作者:方歆婷)

萬海航運(來源:萬海提供)

以哈衝突持續,使得貨櫃輪船從亞洲出發後,為避開受攻擊的蘇伊士運河,無法直接進入歐洲,被迫繞道好望角,徒增航程距離,運價隨之上揚。

七月一日起,美東線每四十呎櫃運價大幅調漲約兩千美元,是疫後運價率先破萬美元的航線。

三雄股價逆勢下跌?價位已提前反映

陽明海運更宣布,八月一日起加收綜合費率附加費(GRI),這筆加收費用比上個月多一倍,每四十呎櫃也漲兩千美元,同業也可能跟進加收。

但,就在七月四日台股再創新高、大漲三百餘點之際,不僅陽明,還有長榮、萬海,這貨櫃三雄的股價卻是全數收黑,跌幅皆逾一%,且隔日續跌。

運價還在漲,股價卻疲軟,是因為市場焦點在AI類股,資金排擠效應所致嗎?是不是真的委屈了?

事實上,早在紅海事件爆發後,貨櫃三雄股價便悄悄走升,分別在五月底、六月初攀上今年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