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布2月4日起,「所有」從加拿大、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將被課徵25%關稅,中國商品則加徵10%。這項政策將使美國關稅水準達到1930年代以來的最高點。

美國關稅大地震,贏家和輸家是?

這次的關稅政策,將使美國的平均關稅率從現行的2%大幅躍升。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目前美國94%的工業產品進口關稅僅2%,且半數商品可免稅入境。但在新政策下,所有商品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高額關稅。

經濟學家估算,此舉每年可為美國政府帶來約2500億至3000億美元的收入。然而,代價是什麼?根據非營利組織Tax Foundation的研究,關稅上調可能導致14.2萬個全職工作機會流失,同時讓美國家庭每年額外支出625美元。

川普三箭齊發,道瓊卻重挫逾500點

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Kenneth Homer Bessent)在國會聽證會上揭露了這項政策的3大目標。

首先,矯正「不公平」貿易,藉由關稅重振美國製造業。其次,籌措財源支應減稅計畫,預計10年內可創造高達2.5至3兆美元收入。最後,關稅政策將在國際談判中取代傳統制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政策獲得法律支持——總統可基於國家安全考量或緊急情況調整關稅,且歷來少有遭到法院推翻的先例。然而,市場反應卻不那麼樂觀。道瓊工業指數在該政策公布後重挫超過500點,反映投資人對全球貿易前景的擔憂。

各國怎應對?全球恐掀報復性關稅潮

加拿大態度最為強硬,準總理卡尼(Mark Carney)在接受BBC採訪時明確表示:「我們將採取同等規模的報復行動⋯加拿大不會向霸凌低頭。」作為前英格蘭銀行總裁的卡尼,曾在G7和G20會議上親眼目睹川普的談判手段,他認為只有展現強硬立場才能獲得川普的尊重。

歐盟方面則採取較為謹慎的態度。歐洲貿易談判代表強調合作夥伴關係,即便面對諸多爭議性議題,也都盡量避免直接批評。專家指出,未來全球反制行動可能針對川普的重要政治盟友,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就可能成為目標之一。特斯拉上週已對可能出現的關稅報復表示擔憂。

墨加越衝擊最大,供應鏈被迫重新布局

專家指出,此舉可能引發連鎖效應。根據彭博分析,墨西哥、加拿大和越南將是受衝擊最大的經濟體,其對美出口占GDP比重分別高達29%、20%和19%。這些國家雖然可能會祭出報復性關稅作為回應,但因短期內難以找到規模足以替代美國的市場,勢必得在新的貿易格局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面對這場貿易政策大地震,企業必須未雨綢繆。觀察家建議,分散生產基地、建立彈性供應鏈將成為未來的必要策略。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浪潮中,唯有及早調整、做好充分準備的企業,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資料來源:彭博BBC

核稿編輯:林易萱
責任編輯:林思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