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鹿寶貝》在演什麼,是真人真事嗎?

《馴鹿寶貝》由34歲的英國喜劇演員理查・蓋德(Richard Gadd)自寫、自導、主演,原為一齣在藝穗節公演的單人劇,改編自他的親身經歷,後來被Netflix買下版權。

主角唐尼(Donny Dunn)是一邊在酒吧打工、一邊追夢的落魄喜劇演員,住在前女友的母親家裡。某天,42歲的中年女子瑪莎(Martha Scott)走進酒吧,聲稱自己是大律師、認識許多政界名流,卻因付不出飲料錢而不點任何東西。

唐尼基於「同情心」便請她喝了一杯茶。沒想到,瑪莎此後天天來酒吧報到,她一坐下便劈頭說自己很忙、不能待太久、馬上就要走,卻總是坐到最後一刻,唐尼也每次都會請她喝健怡可樂。

出於喜劇演員對笑聲與舞台的渴望,瑪莎也似乎是個風趣好相處的人,唐尼發現自己頗喜歡和她說話,甚至開始欣賞她的幽默。有時聊天內容逐漸靠近擦槍走火的邊緣,即使唐尼意識到了,卻無法開口提醒瑪莎已經越線。

過沒多久,瑪莎的怪異之處越來越明顯。瑪莎從他的網站上發現了他的電郵帳號,開始以一天數十封的頻率瘋狂寫電郵給他,還總愛在後面加上一句「從我的iPhone傳送」。情況越發嚴重,瑪莎不健康的迷戀讓他的生活天翻地覆,唐尼才終於開始挖掘他無法報警、無法求助的矛盾感可能出自於何處。

這起跟騷事件長達4年。瑪莎傳了超過4萬1千封電郵、744則X文(推文)、100頁信和總長度超過350小時的語音訊息。

被指稱為瑪莎原型的Fiona Harvey在英國主持人Piers Morgan的訪談節目中聲稱自己「沒有傳那麼多封電郵給他」、劇中情節全是捏造,她也沒看過《馴鹿寶貝》。

「馴鹿寶貝」的含義

瑪莎總在騷擾電郵中稱呼唐尼為「Baby reindeer」,其實這是瑪莎小時候收到的娃娃。瑪莎形容那隻娃娃五官、神韻都和唐尼非常相似;不管走到哪,她都會帶著。

劇中畫面出現「Baby reindeer」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是電郵。不論內容是愛意還是惡意,瑪莎都會使用這個詞,這也讓baby reindeer出現兩種不同的解讀,其一是充滿控制意味的「你跟娃娃一樣,逃不過我的手掌心」,其二則要等到最後一幕才會知道:唐尼聽著瑪莎超過350小時的巨量語音訊息,她說,這隻娃娃是自己童年唯一美好的事,對她來說「意義重大」。在這句話背後的,也是指「唐尼對她來就如從童年唯一的救贖一般,非常重要」。

觀眾將「Baby Reindeer」視作指稱唐尼的名詞之外,也可以看見他同時作為受害者與移情對象、甚至自願成為移情對象的矛盾。身為跟騷受害者,他為何遲遲無法和瑪莎劃清界線?不要忘了,唐尼同時也是渴望舞台的喜劇演員。他不想要被糾纏,但卻又懷念瑪莎對他的執著、在喜劇事業上帶給他的火花、以及無限投射在他身上的注意力。

《馴鹿寶貝》重要角色解析

建議已看過影集、因時間軸交錯而不清楚前因後果和角色含義的讀者,再行閱讀。

唐尼(Donny Dunn,Richard Gadd飾演)

喜劇演員,為了成名非常努力。住在前女友Keeley的媽媽家裡。

因愛丁堡藝穗節遇上了關鍵性的創傷事件,讓他的性格變得畏首畏尾、不敢讓酒吧同事知道他的喜劇演員身份,更影響了他往後的人生。瑪莎開始騷擾他後,創傷帶來的陰影、周遭親友的不諒解、身為男性受害者的社會困境,間接讓他錯過了好幾次求救的機會。

如果你想二刷的話,推薦觀察唐尼旁白的語氣轉變。唐尼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的事當成一個笑話在講。(來源:IMDb)

瑪莎(Martha Scott,Jessica Gunning飾演)

劇中是一位過去已有跟騷犯罪記錄的「律師」。一出場便開始介紹自己認識多少政壇大人物、住家正如何花大錢整修,但當唐尼兩次因緣際會到她家時,卻只看到凌亂如垃圾場的住處以及一張法律系高分畢業的證書。

「瑪莎」的原型Fiona Harvey表示自己沒看過《馴鹿寶貝》,並在節目訪談中表示自己將對Netflix及蓋德進行法律行動。

這一幕尤其經典,根本是恐怖片。詭譎冷色調與濃妝艷抹的瑪莎,你很難不注意到她帶給畫面的壓迫感。她拍桌的時候,有多少人也跟著唐尼一起發抖呢?(來源:IMDb)

泰瑞(Teri,Nava Mau飾演)

唐尼在跨性別約會網站上遇到的心理治療師。泰瑞可以解讀為唐尼遇到愛丁堡藝穗節創傷事件以及瑪莎跟騷後的影響,但同時也是最「自由」不受整起事件拘束的角色(如果你看完了,就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當伴侶遭遇可能和精神疾病高度相關的騷擾事件,泰瑞作為心理治療師,角色功能容易被觀眾預設為全劇救世主、將主角拉出泥淖中的關鍵。

但泰瑞並沒有。在唯一可能的對峙被唐尼破壞後,她放棄使用自己的專業介入唐尼和瑪莎之間的糾葛,而是直接對唐尼說破他一直逃避、遲遲不敢報警的原因。

泰瑞是唐尼在「真的能找到自我」的理想愛情與「我是否一直在騙自己」的性向錯亂感中搖擺的象徵,作為觀眾眼中現在進行式的情人角色,可說是劇情突破口。她串接了主角的創傷過去與現下心境,也揭示了未來的唐尼。最後唐尼沉迷於分析瑪莎、日夜都在聽瑪莎的語音訊息,如果她還和唐尼在一起,絕對看不下去唐尼做這件事的。她敢愛敢恨,放棄了就不回頭。唐尼自願於耽溺在瑪莎的迷戀之中,比起一個會拒絕他、會分析他、會指出他的問題所在的旁觀者,也許唐尼更偏好從一個幾乎癡狂成病態的迷戀中,找尋自己的價值。

泰瑞的職業是心理治療師(Therapist),她很快就看出瑪莎和唐尼各自的問題所在。(來源:IMDb)

達瑞安(Darrien O'Connor,Tom Goodman-Hill飾演)

一位電視編劇、貫穿全劇的關鍵人物。和唐尼在藝穗節認識時,在編劇圈失勢,他邀請唐尼喝幾次酒後,變本加厲找唐尼吸毒。他幫助唐尼精進表演技巧與段子,同時也看準唐尼追求名氣的渴望,利用機會下手。即使唐尼公開整件事,他仍然想利用唐尼。

在劇中用權勢與毒品誘姦唐尼的Darrien。其實歐美論壇、新聞有不少對此人真實身份的推測,但多次猜錯也讓被誤解的當事人與作者感到無奈。(來源:Netflix)

基莉(Keeley,Shalom Brune-Franklin 飾演)

唐尼的前女友,和唐尼在牛津表演學院課程上認識。後來一起住在倫敦的媽媽家,但因唐尼開始和Darrien見面後,行為異常,她容忍到極限後憤而分手,留下唐尼住在自己原本的房間。

在《馴鹿寶貝》中,唐尼的兩個認真交往對象(泰瑞、基莉)有2個共通點:都因性生活不順遂讓感情出現裂縫,而都可歸咎於達瑞恩造成的陰影;也都因唐尼受到騷擾、而唐尼卻無法開誠布公討論或做出行動而分開。

唐尼的前女友基莉(Keeley)在事件受到揭發後,因自己當時並沒有發現唐尼的異狀而產生歉疚。她發現唐尼開始病態的分析瑪莎後,還是邀請唐尼回到自己家住。(來源:Netflix)

「瑪莎」為何一直打錯字?她可能罹患什麼精神疾病?

網路上不少人根據「瑪莎」頻繁出現的打錯字、情緒起伏來臆測:「瑪莎」是否罹患躁鬱症?

根據一位心理治療師的解讀,他認為可能是「情愛妄想症」(Erotomania,妄想他人與自己有戀愛關係)與邊緣型人格(BPD,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典型徵狀,就是極度兩極化、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以及大起大落的情緒起伏,用劇中的狀況來說,就是「瑪莎」前一秒用愛到卡慘死的深情眼神看唐尼,但下一秒卻恨之入骨,在下一秒卻又變回慈愛的表情。這也是瑪莎為何總是突然變臉、沒辦法好好接受拒絕訊號的原因。

作者蓋德也向Variety表示,他在選角時,特別注重此人是否能讓做到高速情緒變動。他形容飾演女主角「瑪莎」的Jessica Gunning能做到「前一秒還很脆弱,但馬上暴怒起來;個性活潑卻很容易崩潰,同時卻又充滿同情他人的光芒」。

即使是專業人士的說法,仍是推測,僅供參考,作者和Netflix並沒有針對這點做出任何提示。

「從我的iPhone傳送」是什麼意思?

每次瑪莎寄信時,畫面都會固定在最後出現一句「從我的蘋果手機傳送」(Sent from my iPhone),觀眾很容易可以從頻繁出現的錯字(從我的貧果手機傳送)和瑪莎的經濟狀況判斷出,那並不是iPhone使用者發信時,自動附上的簽名檔,而是瑪莎自己寫上去的。

劇中也有一幕是唐尼打開瑪莎放手機的抽屜,裡面有超過數十隻手機,卻沒有一支是iPhone。瑪莎有一張從法學院高分畢業的證書,其原型也據網友搜尋指出,她曾經短暫在律師事務所工作過幾週,但很快被辭退。

她刻意強調自己使用iPhone,也總愛劈頭表示自己是大忙人、大律師,在對話中不斷丟出名人的名字,甚至將自己的臉P在政經人士的公開照片中,營造出一戳就破的人設。喜愛裝腔作勢、說話反覆,是病態人格的展現。令人不寒而慄的是,在真人訪談中,「瑪莎」的原型也是如此反覆無常。

真實世界的「瑪莎」真的有去坐牢嗎?

根據蓋德的訪談,沒有。他表示自己一直為「瑪莎」感到很難過,所以沒有堅持提出告訴。

遇到跟蹤狂,唐尼為什麼不早點報警?

劇情一開始,唐尼就報警了。但這其實是他已經吃盡苦頭、連帶讓泰瑞也被瑪莎打受傷之後。

用最淺薄的直觀思考,可以這麼想:男性並不是「完美的受害者」。通常說到性騷、跟騷,我們預設受害者是女性、加害者是男性;當性別顛倒過來,大眾除了難以接受外,更對證據要求得分外嚴格。就像第一集的警察,他堅持必須要有「致命性」的威脅才能算是跟蹤騷擾,逼得唐尼必須繼續將自己暴露在瑪莎的視野之中、甚至鋌而走險誘使對方,才能蒐集證據。

社會對受害者經驗的普遍不信任,也體現在交往對象對唐尼的懷疑上:「你應該是做了什麼讓對方覺得有機可乘吧?」、「是你給對方機會的吧」、「我看你其實也很享受吧」⋯⋯

但當你細究《馴鹿寶貝》,會發現這不只是男性面臨的困境,唐尼確實也給了瑪莎機會,最終成為了自證事實。

他為什麼給瑪莎機會?他太想要成名、太想要受到關注。你可以從藝穗節事件發現,唐尼即使經歷受暴,仍選擇繼續與加害者往來,「被看見」的冀望最終壓過了被侵犯的恐懼。處在困惑與自暴自棄中,他會譴責自己是「自願」送上門,而不是對方本就不應該利用權勢、毒品與看得到吃不到的利益來控制他。

瑪莎的出現,填補了他內心空缺的部分,只要一杯免費的健怡可樂,他就能得到自己一直需要的關注。他也像上癮一般,從瑪莎身上尋求自己長期丟失的自我、自尊還有自在,瑪莎的崇拜與挑逗言論更讓他覺得自己「像個男人」。

而唐尼的家人,會讓你以為唐尼「懦弱」的性格肇因於此。在劇中第一次回家時,母親非常慈愛,父親則非常強勢,回嘴騷擾電話時句句都是髒字,他認為屈服於騷擾行為,「就是輸了」,所以絕對不能忍。唐尼的父親也許是個傳統大男人,但觀眾與唐尼都不知道的是,父親也曾是受害者。遇到相似事件再一次發生、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時,父親這次選擇了直面。

終歸是男性受害者困境,以及「受害者在加害者身上亦有所求」的矛盾處境,讓唐尼的求助之路困難重重。

蓋德受訪時曾表示,他希望「能讓大家看到非典型的跟騷故事」。跟騷不一定等於性侵害,但跟騷就是因精神疾患才會有的行為,他想要展現的是有人性、有層次的故事。

其他和跟蹤狂相關的作品

回到影劇作品討論,如果《馴鹿寶貝》的真人真事改編讓你感到過於沉重,推薦Netflix影集《安眠書店》(You)。主角的大量獨白與對人際關係的解讀,以及翻轉再翻轉的人性描寫,會讓你沈迷不已。《安眠書店》為了服務劇情與人設,有超現實般的僥倖成分,所以劇情不像《馴鹿寶貝》那麼貼近現實,較不容易帶入其中。

不過劇中包含肢解、血腥、器官裸露及暴力畫面,如果韓國醫療劇中的手術畫面已達到讓你不適的等級,可能要慎入。

核稿編輯:陳瑋鴻